1. 首页
  2. 文档大全

一事一议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上传者:大** 2022-07-26 17:45:21上传 DOC文件 417KB
一事一议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一事一议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一事一议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一事一议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事一议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6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区*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市*区*镇交通管理站*市*区*镇小型水库管理站二0一一年四月目 录一、总 论4(一)项目基本情况4(二)编制依据5(三)研究范围5(四)研究结论5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6(一)项目建设的背景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三、建设规模、内容及技术标准15(一)建设规模15(二)建设内容15(三)技术标准15四、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17(一)建设地址17(二)区位条件17(三)自然条件18(四)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22(五)社会环境23五、道路工程设计24(一)技术规范及依据24(二)路线总体设计原则24(三)道路工程设计25(四)道路交

2、通组织设计29(五)道路管涵工程设计30(六)道路工程统计表31六、渠系水利工程设计32(一)工程建设依据标准32(二)工程总体布局32(三)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34(四)工程技术设计方案35(五)水利工程统计表43七、环境保护及劳动保护44(一)环境保护44(二)水土保持50(三)劳动保护52八、建设进度及实施方案53(一)建设进度安排53(二)实施方案53九、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56(一)投资预算56(二)资金筹措58十、社会评价59(一)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59(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60(三)社会评价结论61十一、结论及建议62(一)结论62(二)建议63一、 总 论(一) 项目基本情况

3、1. 项目名称:*区*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2. 建设性质:改建和新建3. 项目业主:各项目所在地村委会4. 建设地址:*区*镇5. 建设规模及内容:机耕道工程:新建、整治维护及硬化机耕道7条总长12369米,其中:新建水泥路机耕道1条总长510米,有效路面宽3米;新建砂石路机耕道1条总长250米,有效路面宽3米;维护整治机耕道2条总长8760米,有效路面宽33.5米;硬化整治新建机耕道2条总长2849米,有效路面宽33.5米;滑坡治理1处,滑体长70米,滑体高3至9米,恢复路面90米,有效路面宽3.5米。水利渠系工程:土渠三面光防渗衬6条,总长7962米,包括新建跨河机耕

4、桥1座,淤沙坝4座。6.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25.5万元,其中机耕道工程234.5万元,水利渠系工程91.0万元。7. 资金筹措:1) 申请国家资金130.2万元,占总投资的40%;2) 群众投资、投劳、以物折资和其他自助资金共195.3万元,占总投资的60%。8. 建设工期:150天 (二) 编制依据1. *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2. *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3. *区*镇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4. *区*镇“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6. 项目村组提供的其他资料。(三) 研究范围本报告的研究

5、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方案,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社会评价等。(四) 研究结论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基础设施作为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硬件支撑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城镇发展的容量与空间,基础设施水平直接反映了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实施*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项目建成后,对于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和承载功能,缩小

6、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经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镇3个村8个组的机耕道及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单纯,易于项目推进实施。项目总投资325.5万元,资金主要渠道为上级财政补助和群众投劳自筹相结合,建设方式采取村级一事一议的建设模式,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受益群众的建设积极性,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有利于推进“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突出。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实施的可行性较好。二、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一) 项目建设的背景1. 宏观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7、十七大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市能否如期实现这个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步伐是关键。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实现城镇化的目标,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分流。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目前我国多数农民在搞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兼营第二、三产业,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还不完全具备离开土地进

8、入大中城市的条件。现在国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小城镇,小城镇以其门槛低及与农业、农村和农民联系更为直接的特点,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有所扩大,运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仍然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总体上看,小城镇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承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9、的能力低,规划与建设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多数小城镇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影响了小城镇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持续健康发展。*城市与农村并存,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重,具有与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西部省区相似的基本特点,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实施本项目可为*市又好又快的发展,遏制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探索一条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科学路子。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打造集约高效农业区为目标,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

10、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大发展。(1)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以服务城市为方向,依托城市工商业体系,推进我区农业与*市区经济的互补、互动、互惠,建立更加密切的农工、农商关系,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农业产品优质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构建与城镇居民消费、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2)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利用国家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充实完善全镇通村骨架公路,逐步将主要村级公路提高到四级公路标准;完善全镇输水渠系工程,减小水量损失,提高渠水利用率,使全镇的

11、渠系水利用系数逐步提高到65%以上。3. *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1) *镇概况:*镇位于*区南部,东与大龙潭乡接壤,西接*镇,北面与总发乡毗邻,南与平地镇交界。*镇是*区最主要的石榴产业基地,其境内出产的攀西牌石榴早已享誉全国,畅销全国各地。全镇辖片那立村、大田村、班庄村、云鹿村、小啊喇村、乌喇么村6个村,有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有0.92万人,农业人口0.79万人,2069户,乡村从业人员0.48万人。全镇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0.93万亩,粮食总产380.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5496万元,人均年纯收入5496元。全镇现有林地11.72万亩,牧草面积0.3万亩,水域面积0.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3129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