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电子实验-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设计和焊接【最新资料】



《km电子实验-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设计和焊接【最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m电子实验-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设计和焊接【最新资料】(7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km电子实验-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设计和焊接【最新资料】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设计和焊接(中山大学 理工学院 2008级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摘要:利用控制电路对电机进行可逆调速,实现对激光束的调制,可获得一系列合成的激光图案。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芯片的实用型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核心原理和具体设计,并动手制作出一块能正常工作的控制电路,同时通过测量可给出合成出花瓣型图案所对应的两电机各自转向及端口电压值。关键词:电路设计与焊接 电机调速 激光图案 【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的电子元件和器件,认识线
2、路合理布局的重要性;2.锻炼并加强电路焊接技巧和故障判断与排查的动手能力;3.能够对原有电路进行优化和拓展。【实验器材】1.电阻若干,电容若干,开关二极管(25个),滑动变阻器(16个);2.继电器(2个),拾音器(1个),整流桥(1个);3.集成芯片:555(2块),LM324N(2块),4017(1块),4013(1块);4.三极管:9013(2个),5609(4个);5.15V交流电源,20W电烙铁,万用表;6.钳子,剪刀,镊子,锡线,吸锡器,导线等。【实验原理】一.激光图案产生的原理如图1所示,一定倾角的反射镜P1 和P2分别安装在两电机转轴上, 由之驱动不断旋转的。P1 和P2先后反
3、射激光器发出的高亮度光束, 当两反射镜的转速成一定比例和按一定的转向组合时, 实现了光束的空间动态合成, 在接收屏幕上将得到某一稳定图形。若改变两电机电枢上所加的电压大小及正负极性, 即对之进行可逆调速, 或手工调节附设于镜面及电机壳座上的微调旋钮, 改变两反射镜面倾角, 则可得到诸如三叶玫瑰线等一系列花瓣形状的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图案来。图1 激光产生图案原理图二. 控制电机可逆调速的原理1. 电机转速控制电路的设计思想要使电机转动,就得有驱动电路。要使电机的转速不同,即要求驱动电压不同,由此就产生了分压电路。要使激光管发射的激光有多个图案,就得有多路分压,因此就要有路输出的脉冲分配器。脉冲
4、分配器,需要脉冲输入信号,若要自动改变激光图案,就应有一个多谐振荡器作信号源;若要用声音改变图案的变化,就得用拾音机把声音信号变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器放大,再整形为脉冲信号送给脉冲分配器;若要增加激光图案,可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控制其中一个小电机可正转、反转,这样激光图案就可增加一倍,因此就得用一个控制电机反转电路。为提供上述各部分的工作电压,就需要一个直流稳压电路。2. 控制电路原理方框图根据上述设计思想,可得控制电路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图2 控制电路原理方框图3. 控制电路各主要部分的介绍3.1 12V直流稳压电源。采用15V交流电源作为输入,经过桥式整流使波形全部变为正向,最后经过7
5、812的整流作用,和电容阻高频通低频的特性,最终输出12V的稳恒直流电源。电路图如图3所示。图3.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3.2 自动振荡器该电路采用555集成块,该电路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振荡频率选择电阻电容参数,其频率视激光图案变化时间间隔而定,通常要求约10S变化一次,即振荡周期为10S左右。在本实验中,由于 ,故产生的矩形波的周期T=8s。电路图如图4所示。图4 自动振荡器电路图3.3 声控振荡器图5为声控工作模式下的4017提供触发源电路图。咪头接收声波,并产生脉冲电流,经过LM324N二级放大,产生较大电流;通过555集成块整形变为矩形波。同时拾音器的灵敏度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VR1阻值进行
6、调整。图5 声控振荡器电路图3.4 脉冲分配器:该电路根据需要脉冲图案的个数而决定输出路数,可采用计数分配器4017集成块。脉冲分配器每一路输出再分为两路分别送到两个驱动电路,一路电压为固定,一路电压为可调。当令两电机的转速比为整数倍时,可使激光图案稳定。实验中使用了3、2、4、7这么四个高电平有效的输出端口,并且将10端口连接到15端口“Reset”,构成四进制计数器。当3、2、4、7为“1”时,即高电平,对外部输出约12V电压。电路图如图6所示。图6.脉冲分配器电路图3.5 驱动电路:分压后出来的两路信号,送入LM324N中进行放大和整流,固定端送入下方的放大器中经过集成运放和晶体管放大电
7、路送到输出接口M2中,另一路送到上方的放大电路中并将输出送到继电器中进行电压反转的操作。其中的两个三极管5009对电路电流起两级放大作用,并联起来主要是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对称性。电路如图7所示。图7. 驱动电路图3.6 控制电机反转电路:该电路用D触发器、三极管和继电器构成。4013是一个双D触发器,当4017的3脚电平变化的时候,D触发器都发生变化,使到4013的1脚电平状态发生变化,然后引起继电器的开合状态的改变。因为两个继电器是1的常开端和2的常闭端,1的常闭端和2的常开端接触。故当继电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可使电机接口M1的电平状态发生翻转。这样利用一个4013使到电机发生反转,就可
8、使原来4017的4路输出的基础上产生8个不同图形。电路见图8。图8. 控制电机反转电路图3.7 分压电路 分压电路由两路组成,一路为固定端,另一路为可变端,用电位器进行调节。当3、2、4、7为“1”高电平时,对应的那一路的二极管接通,电路就选择了这一路的分压比,进而分两路送到驱动电路中去驱动电机工作。电路图如图9所示。图9.分压电路图【实验内容】一、设计布局按原理电路图上标示的器件,将实物器件分辨出来并分类摆放(特别不同阻值的电阻)。进行焊接之前进行合理的布线,可以大大提高电路制作的速度和准确性,并且有利于以后调试的查错。电路板的连接线全部用裸线;按照功能单元将各个部分排布;允许一些线从正面走
9、;地线电源线围绕整个电路四周排布。同时应尽可能地满足如下布局原则:1.元件应放置在栅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以求整齐、美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元件重叠;元件排列要紧凑,输入和输出元件尽量远离。 2.某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的距离,以免因放电、击穿而引起意外短路。 3.带高电压的元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4.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约5毫米,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约3毫米。 5.元件在整个板面上应分布均匀、疏密一致,按照信号走向布局原则,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进行布局。 6.对于电位器、可变电容器、可调电感线圈或
10、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 7.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 8.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二、焊接电路对于阻容元件,则相对容易焊一些,可先在一个焊点上点上锡,然后放上元件的一头,用镊子夹住元件,焊上一头之后,再看看是否放正了;如果已放正,就再焊上另外一头。但是对于集成芯片的焊接显得比较困难。下面主要以芯片焊接为例,进行说明焊接方法。1.先用镊子小心地将芯片底座放到电路板上,注意不要损坏引脚。使其与焊盘对齐,要保证芯片的放置方向正确。把烙铁的温度调到300多摄氏度,将烙铁头尖沾上少量的焊锡,
11、用工具向下按住已对准位置的底座,在两个对角位置的引脚上加少量的焊剂,仍然向下按住底座,焊接两个对角位置上的引脚,使底座固定而不能移动。在焊完对角后重新检查底座的位置是否对准。如有必要可进行调整或拆除并重新在电路板上对准位置。2.再开始焊接所有的引脚时,应在烙铁尖上加上焊锡,将所有的引脚涂上焊剂使引脚保持湿润。用烙铁尖接触芯片每个引脚的末端,直到看见焊锡流入引脚。在焊接时要保持烙铁尖与被焊引脚并行,但防止因焊锡过量发生搭接。3.当焊完所有的引脚后,用焊剂浸湿所有引脚以便清洗焊锡。在需要的地方吸掉多余的焊锡,以消除任何短路和搭接。最后用镊子检查是否有虚焊,检查完成后,从电路板上清除焊剂,将硬毛刷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