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多目标规划



《第九讲多目标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多目标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目标规划与多目标规划一、 目标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例1 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受到原材料和设备工时的限制,在 单位利润等有关数据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制订一个获利最大的生产计划。具体数据见表4-1产品III限量原材料(kg)51060设备工时(h)4440利润($/件)68表4-1解 设产品I和II产量分别为x1和x2,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李容单纯形法求解得到x1=8,x2=2,最大获利为64元。12121212maxz6x8x5x10 x604x4x40 x , x0 作为线性规划的例1,看起来已经圆满解决。但是,作为实际问题,就有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考虑:(1)目标函数的选择的单一化:一般来说,作为
2、一个生产计划,需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例如,财务部门希望利润最大化;行政部门希望规模最大化;物资部门则希望物资消耗最小化;销售部门希望产品多样化以适应市场销售,降低销售风险;计划部门产品批量尽可能大,便于安排生产等等。而这些目标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则是相互矛盾的,不可调和的。需要用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怎么办呢? 这时,有两种方法可用,一是从总多矛盾的目标中,找出主要目标,忽略与之矛盾的其它目标。这样考虑的决策者,就是要建立单目标模型。二是协调众多目标,通过相互妥协达成可行的多目标规规划。(2)在实际问题中,各类约束不一定相容。也就是说,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不一定有可行解(或者说可行域可能是空集)。(
3、3)在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是强调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的相似性。而并非完全一致,一旦实际问题发生变化,则模型得到的可行解或最优解就面临着不能实施的可能。 严格意义上讲,数学模型相对于实际问题,都是实际问题“刚性”的本质的抽象。线性规划也一样,由其“刚性”注定了其局限性。现代决策者强调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强调硬技术和软技术的结合,强调矛盾和冲突的合理性,强调妥协和让步的必要性。所以线性规划就不具备这样的分析能力。 1961年,查恩斯(A.Charnes)和库伯(W.W.Cooper)提出目标规划(goal programming),就是弥补了上述线性规划局限性。目标规划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承
4、认各决策要求(即变冲突的)的合理性;在作最终决策时,不强调绝对意义上的最优性。因此目标规划是更接近于实际决策过程的决策工具。2目标规划的模型例2 在上述例1的基础上,计划人员还要求考虑如下意见:(1)由于产品II销售疲软,故希望产品II的产量不超过产品I产量的一半;(2)原材料严重短缺,生产中应避免过量消耗;(3)最好能够节约4小时设备工时;(4)计划利润不少于48元。分析:把这四条意见分别看成营销部门、材料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四个部门的目标愿望。那么在决策的时候,如何协调者四个部门的意愿呢。同等对待每个目标意愿,势必陷于矛盾中。故当务之急是确定四个目标的重要程度或轻重缓急。然后根据重
5、要程度逐一协调。下面引入一些新的变量来解决问题。1优先因子和权系数不同目标的主次轻重有两种差别: 一种差别是绝对的,可用优先因子PL来表示,只有在高级优先因子对应的目标已满足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较低级优先因子所对应的目标;在考虑低级优先因子对应的目标时,绝不允许违背已满足的高级优先因子对应的目标。因此,优先因子的关系为PLPL+1,即PL对应的目标比PL+1对应的目标有绝对的优先性。 另外一种差别是相对的,这些目标具有相同的优先因子,它们的重要程度可用权系数的不同来表示。 在给出点四个部门的目标中,计划人员根据部门提出目标的口气以及在生产中的实际地位来确定,决策者必须让不同部门都参与确定优先因子
6、,达成一致后方可做下一步。例2的协调结果是:P1原材料使用限量不得突破;P2产品II产量优先考虑;P3设备工时其次考虑;P4最后考虑计划利润的要求。 P1P2P3P4.2 列出每个部门的目标愿望分为决策值和目标值。决策值依赖于问题的决策变量,使决策变量的表达式,目标值是该决策值的一个愿望参考值。比如,设决策者决定生产产品I x1件,产品II x2件。则四个部门的目标决策值和目标值分别为部门目标决策值f目标值f*优先级别P营销部门X2-x1/20P2材料部门5x1+10 x260P1设备管理4x1+4x240-4=36P3财务部门6x1+8x248P43偏差变量 对每一个决策目标,引入正负偏差变
7、量d+和d-,分别表示决策值与目标值的偏差,d+表示决策值超过目标值部分,d-表示决策值不足目标值部分。dff *, df *f显然,根据定义,有那么,例2的四个目标的决策值和目标值的偏差表达为121112221233124412ii5x10 xdd60 xxdd024x4xdd366x8xdd48x ,x0d ,d0,i1,2,3,40dd0d,d4各个目标的欲望表达 任何一个部门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总是用某种语气表达目标决策值和目标值之间的某种比较欲望。归纳起来,不外乎下面三种:(1)要求决策值不超过目标值min d+ 或min f(d+)(2)要求决策值不低于目标值min d- 或min
8、 f(d-)(3)要求决策值恰好达到目标值min d-+d+ 或 min f(d-+d+)根据上面的定义,例2的四个部门的欲望可以表达为材料部门:min d1+ 营销部门:min d2+设备部门:min d3+财务部门:min d4- 对于材料部门,基于语气的强硬,也可以把材料部门的欲望改为d1+=0。这样的话这个约束就由可以商量(称为软约束)转化为没有商量的余地(称为硬约束),并不改变问题的性质。根据上面引入的概念和分析,例2的规划模型为11223344121112221233124412iimin p d ,p d ,p d ,p d 5x10 xdd60 xxdd024x4xdd366x
9、8xdd48x ,x0d ,d0,i1,2,3,4 在建立目标规划模型时,尽可能利用各种决策技术,尽量减少主观性和片面性。目标规划的一般形式L,.,2, 1i ,0d,dn,.,2, 1j,0 x,L,.2, 1i ,gddxc,m,.,2, 1i ,b),(xa. t . s)dwdw(pzminiijiiin1jjijin1jjijq1kL1jjkjjkjk硬约束软约束例2 多目标供给问题 已知三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供应给四个用户,各工厂生产量、用户需求量及从各个工厂到用户的单位产品的运输费用如表4-2所示。由于总生产量小于总需求量,上级部门经研究决定,制定了调配方案的8项指标,并规定了重要性
10、的次序。表4-2用 户 1 2 3 4 生产量工厂1工厂2工厂3需求量534200255100642450763250300200400第一目标:用户4为重要部门,需求量必须全部满足;第二目标:供应用户1的产品中,工厂3的产品不少于100个单位;第三目标:每个用户的满足率不低于80%;第四目标:应尽量满足个用户的要求;第五目标:新方案的总运费不超过原运输问题的总运费的10%;第六目标:因道路问题,工厂2到用户4的路线尽量避免运输;第七目标:用户1和用户3的满足率应尽量保持平衡;第八目标:力求减少总运费;请列出相应的目标规划模型,并用Lingo求解。解设从工厂i向用户j调运产品量为xij,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