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巍巍中山陵同步测试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巍巍中山陵同步测试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巍巍中山陵同步测试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巍巍中山陵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釉彩(yu)镌刻(jun)草莽绵连(mn)B.灵柩(ji)门楣(mi)隐约参错(cn)C.田圃(p)入殓(lin)丘岗坡陀(tu)D.汲取(j)深邃(su)断垣颓壁(yun)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表格里。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座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诧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簏。错别字改正3.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
2、_(形成构成结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阴大道。(2)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_(展览展示展开)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3)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_(映衬照应对称),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 )(2)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5快乐学习吧。(1)图文转换下面两
3、幅图画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祭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一段介绍性文字。答:_ (2)语文聊吧课文有这样一句话:“陵园用地面积2 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回顾当时的中国,正值军阀割据,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日本蓄谋已久,正蠢蠢欲动准备入侵中国;百姓生活困顿不堪。国民党中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这样一个工程。对此,你有何看法呢?答:_二、阅读“自碑亭再往北”一段,回答69题。6本段重点说明的对象是:_7“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中的“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答:_8.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
4、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B.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C.“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这四个比喻构成两组对偶句。D.“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起来气势磅礴。9.在写登临祭堂前平台所见时,作者进行了重点描述。体会这样描述的作用。答:_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013题。中国最大的帝陵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距北京125千米,离天津150千米,与唐山相隔105千米,是我国现存最大,规制比
5、较完整的帝、后陵寝建筑群。清东陵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开辟的两大陵区之一。它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经过200余年的经营,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这里共有帝、后、妃陵寝14 座,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圆寝5座。帝后陵为黄琉璃瓦顶,各依“前朝后寝”之制而建。东陵的建筑以孝陵为中心,左右排列在昌瑞山下。东为景陵、惠陵,西为裕陵、定陵。整个布局井然有序,气象庄重,肃穆和谐。各后妃陵寝大都按照各墓主生前侍奉关系环绕排列在各帝陵周围,形成以帝陵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系统。这一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宗法制度的森严等级。清东陵共有单体建筑585座,建筑占地面积2.2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