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上传者:9****8 2022-07-18 18:49:59上传 PPT文件 997KB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_第1页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_第2页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_第3页

《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8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康复与护理系康复与护理系第一节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血血5%液液第三间隙液第三间隙液40%K+HPO42-正常水和电解质的分布正常水和电解质的分布水钠平衡、液体的分布与电解质成分水钠平衡、液体的分布与电解质成分进进出出饮水饮水1200ml/天天食物水食物水1000ml/天天Na+代谢水代谢水300ml呼吸蒸发呼吸蒸发350ml/天天皮肤皮肤蒸发蒸发500ml/天天Na+粪便粪便排出排出150ml/天天尿尿1500ml/天天Na+水钠摄入水钠摄入=水钠排出水钠排出正常水、钠代谢正常水、钠代谢水的功能水的功能 : 反应埸所反应埸所 良好溶剂良好溶

2、剂 调节体温调节体温 润滑作用润滑作用 结合水结合水钠的功能钠的功能: 维持渗透压维持渗透压 维持酸碱平衡维持酸碱平衡 维持静息电位维持静息电位 参与动作电位参与动作电位 参与新陈代谢参与新陈代谢一、水中毒一、水中毒特点 体液明显增多 血清浓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钠总含量正常或增多(一)原因(一)原因1、水的排出量减少、水的排出量减少 ADH(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肾脏排水减少肾脏排水减少2、水摄入过多、水摄入过多 无盐水灌肠、持续大量饮水、静脉输液无盐水灌肠、持续大量饮水、静脉输液不当等不当等水中毒水中毒(二)对机体的影响(二)对机体的影响

3、水中毒水中毒v细胞内外液量细胞内外液量均均 ,渗透压,渗透压均均 v水潴留的水潴留的主要部位是细胞内主要部位是细胞内v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是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是脑水肿脑水肿v轻症及慢性主要为低盐综合征轻症及慢性主要为低盐综合征 (三)防治原则(三)防治原则水中毒水中毒v防治原发病v轻症限水v重症或急性:利尿剂,甘露醇概念:概念: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称为水肿水肿体液在体腔大量积聚时称为体液在体腔大量积聚时称为积水积水二、水肿二、水肿 心性、肝性、肾性、炎症性(1)按原因皮下水肿、喉头水肿、视乳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2)按部位局部性全身性(3)按范围水肿

4、水肿 2. 2. 水肿的发生机制水肿的发生机制 水肿水肿(1)(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异常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异常 组织液生成回流水肿水肿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小动脉小静脉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流体静压组织液胶渗压淋巴管毛细血管流体静压水肿水肿水肿水肿(2) (2)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3.3.常见水肿的类型与特点常见水肿的类型与特点(1 1). .心性水肿心性水肿(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v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a. a.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

5、;b.;b.血浆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胶体渗透压下降;c.;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v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皮下组织水肿。首先出现在身体的皮下组织水肿。首先出现在身体的低垂部位,站立或坐位时下肢尤其足踝部最早低垂部位,站立或坐位时下肢尤其足踝部最早出现且较明显。出现且较明显。水肿水肿水肿水肿(2 2). .肝性水肿肝性水肿(由严重肝脏疾病引起的水肿)(由严重肝脏疾病引起的水肿)v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a. a.肝静脉回流受阻肝静脉回流受阻;b.;b.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c.;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d.肝脏对醛固酮和肝脏对醛固酮和ADHADH灭灭火减少

6、,引起钠水潴留。火减少,引起钠水潴留。v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主要表现为腹水,严重时可波及全主要表现为腹水,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身。水肿水肿(2 2). .肾性水肿肾性水肿(由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水(由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水肿)肿)v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a. a.肾病性水肿肾病性水肿;b.;b.肾炎性水肿。肾炎性水肿。v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水肿首先出现在眼睑和脸部等组织水肿首先出现在眼睑和脸部等组织疏松部位,以晨起时最明显,严重者逐渐波及疏松部位,以晨起时最明显,严重者逐渐波及全身。全身。水肿水肿4.4.重要器官的水肿重要器官的水肿(1 1). .脑水肿脑水肿脑组织中液体含量增多,引起脑容积

7、增大、体重脑组织中液体含量增多,引起脑容积增大、体重增加增加v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a. a.血管源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b.;b.细胞中毒性脑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水肿;c.;c.间质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v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取决于发生速度及严重程度。取决于发生速度及严重程度。水肿水肿(1 1). .肺水肿肺水肿过多的液体积聚在肺组织间隙和肺泡腔内。过多的液体积聚在肺组织间隙和肺泡腔内。v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a. a.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b.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低;d.;d.肺淋巴回

8、流受阻。肺淋巴回流受阻。v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慢性:多见发绀、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慢性:多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于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4.4.水肿对机体的影响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利:利: 炎性水肿有稀释毒素炎性水肿有稀释毒素; ;运送抗体运送抗体 弊:弊: 细胞营养障碍细胞营养障碍; ; 对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影响对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影响水肿水肿 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一)低钠血症(一)低钠血症 血清钠浓度血清钠浓度 150mmol/L1.低容

9、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2.等容量性高钠血症,一般不伴有血等容量性高钠血症,一般不伴有血容量的明显改变,又称原发性高钠血容量的明显改变,又称原发性高钠血症,渗透调定点上移。症,渗透调定点上移。3.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见于盐摄见于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入过多或盐中毒。 (三)正常血钠三)正常血钠1.低容量性血钠正常,又低容量性血钠正常,又称等渗性脱水称等渗性脱水2.高容量性血钠正常,常为高容量性血钠正常,常为医源性,见于快速输注生理医源性,见于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盐水 三、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三、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

10、(一)原因与机制(一)原因与机制 1.原因原因 (1 1)肾外肾外 1)经消化道失液)经消化道失液 2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如大量如大量 胸水或腹水形成时。胸水或腹水形成时。 3 3)经皮肤失液经皮肤失液 (2)肾性)肾性 2.机制机制 (二)对机体的影响(二)对机体的影响2.口不渴口不渴 1. ADH 尿多比重低尿多比重低3.3.组织间液组织间液 脱水征脱水征4.4.细胞水肿细胞水肿5.5.休克休克6.6.晚期严重患者,血容量晚期严重患者,血容量 ADH ADH 口渴口渴7.7.尿钠:经肾失钠,尿钠尿钠:经肾失钠,尿钠20 mmol/L20 mmol/L 肾外失钠,

11、尿钠肾外失钠,尿钠10 mmol/L10 mmol/L(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防治原发病,除去病因;防治原发病,除去病因; 2.恢复正常的血钠浓度与血容量:恢复正常的血钠浓度与血容量: (1)血容量减少伴血钠浓度)血容量减少伴血钠浓度120130 mmol/L患者,可口服患者,可口服NaCl或静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脉滴注生理盐水。 (2)在血容量减少伴血钠浓度低于在血容量减少伴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患者,或伴有明显症状,需应用患者,或伴有明显症状,需应用5%高渗盐溶液,按每小时提高血钠高渗盐溶液,按每小时提高血钠0.51mmol/L速度计算给予(速度计算给予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1117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