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8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函2006189号_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20061016 发布 20061016实施_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前 言本暂行规定是根据“经规标准200645号关于落实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进行研究和编制的。本暂行规定分为七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线下工程测量、构筑物变形测量及无碴轨道安装测量。本暂行规定的基本测量精度和测量方法,主要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及铁道部建设司工程建设规范科研项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精度标准的研究成果,在吸取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测量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外有关无碴轨道测量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在执行本暂行规定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及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反馈给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市通锦路3号, 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本暂行规定主编单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本暂行规定参编单位:西
3、南交通大学、中铁八局集团、中铁十七局集团、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中铁四局集团、中铁咨询集团。本暂行规定主要起草人:朱颖、颜华、卢建康、岑敏仪、周世林、刘名君、魏永幸、顾利亚、周玉辉、姚力、巩江峰、王智勇、郑志强、吴海涛、周乐凡、汪玉勤、程昂、吴闽、付丽霖、张同刚、梁毅、张金龙、侯文英目 录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2.2 符 号3 平面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3.2 平面控制网设计3.3 平面基础控制网测量3.4 线路控制网测量3.5 控制基桩网测量4 高程控制测量 4.1 一般规定4.2 高程控制网设计4.3 水准基点测量4.4 勘测高程控制测量4.5 线下工程施工高程测量4.
4、6 控制基桩高程测量5 线下工程测量5.1 一般规定 5.2 线路测量 5.3 路基测量 5.4 桥涵测量 5.5 隧道测量 6 构筑物的变形测量 6.1 一般规定 6.2 变形观测网 6.3 变形测量 7 无碴轨道安装测量 7.1一般规定 7.2 加密基桩测量 7.3 CRTS型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 7.4 CRTS型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 7.5 CRTS型板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 7.6 CRTS型板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 7.7 CRTS型板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 7.8 道岔施工测量 7.9 线路整理测量 7.10 各轨道施工作业面衔接测量 7.11 无碴轨道竣工测量 附录A 控制点埋石图及标
5、志注字方法 A.1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志 A.2 各等级控制点标石的埋设 A.3 线路定测标志桩尺寸 附录B 光电测距一般要求 本暂行规定用词说明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条文说明 1 总 则1.0.1 为统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保证其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制定本暂行规定。1.0.2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设计行车速度200350km/h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的测量。对于其它铺设无碴轨道的铁路,无碴轨道地段的工程测量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1.0.3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
6、系应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并引入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边长投影在对应的线路设计平均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大于10mm/km。1.0.4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个别地段无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时,可引用其它高程系统或以独立高程起算。但在全线高程测量贯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亦应换算成全线统一的高程系统。1.0.5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可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为了保证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平面测量成果的一致性,各
7、阶段的平面控制测量应共同使用同一个GPS基础平面控制网。1.0.6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宜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作用为:1 CP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2 CP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3 CP主要为铺设无碴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1.0.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高程控制网应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在勘测阶段,不具备二等水准测量条件时,可分两阶段实施,即:勘测阶段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全线再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建立水准基点
8、控制网。1.0.8各级(阶段)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评估,并编写评估验收报告。1.0.9 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CP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1.0.10 测量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极限误差(简称限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1.0.11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1.0.12 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书写清楚,签署完善,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各种测量原始记录(包括磁卡、电脑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1.0.
9、13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结合各阶段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1.0.14 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定期检校和鉴定。1.0.15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暂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基础平面控制网(CP)Basic Horizontal Control Points 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全线(段)各级平面控制测量的基准。2.1.2 线路控制网(CP)Route Control Points 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
10、P)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控制和无碴轨道施工阶段基桩控制网起闭的基准。2.1.3 基桩控制网(CP)Base-piles Control Points 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或线路控制网(CP),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施测,为无碴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2.1.4 CRTS型板式无碴轨道(CRTSs)CRTS Slab Ballastless Track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浇注的具有凸形挡台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单元轨道板无碴轨道结构型式。 2.1.5 CRTS型板式无碴轨道(CRT
11、Ss)CRTS Slab Ballastless Track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注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桥梁)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连续轨道板结构无碴轨道结构型式。2.1.6 CRTS型板式无碴轨道 (CRTSs)CRTS Slab Ballastless Track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注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桥梁)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连续轨道板结构,且对每块板限位的无碴轨道结构型式。 2.1.7 CRTS型双块式无碴轨道(CRTSb) CRTS Bi-block Slee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