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天桥施工组织设计



《人行天桥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行天桥施工组织设计(10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铁道第五设计院东北分院的设计文件1.1.2承包合同1.1.3现场施工调查1.1.4国家、铁道部、铁路局有关法令、法规及规定,现行新建及既有线铁路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定额、技术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1.1.5在铁路工程特别是既有营业线改造工程施工中的经验及人员,设备等资源情况。1.2 编制原则1.2.1遵循嫩林线道口平改立工程设计文件的原则。严格按中标通知书、施工承包合同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1.2.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
2、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功能要求。1.2.3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原则。按铁道部“关于推进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45号)文、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在项目建设期间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切实做到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1.2.4全面落实“四化”支撑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施工生产能工厂化则工厂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原则;分专业按工作面配备成套机械设备,以高标准机械化程度提高工效;对房建、站场等工程,按专业化组织施工;坚持“
3、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原则,大力开展施工现场信息系统建设。达到“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各项要求,支撑标准化管理的实施。1.2.5全面实现架子队管理模式的原则。按照铁道部及招标人的要求,根据工程实施的需要,组建小型化、专业化的施工队。加强对“施工队”的管理、设置劳务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使用劳务作业人员,全面实现施工队用工管理模式。1.2.6贯彻“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的组织原则。1.2.7建设和谐铁路的原则。环境、水体得到有效保护,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与社会和谐相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干线铁路,环境保护与水土
4、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2.8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确保质量”的原则。充分考虑施工项目性质、施工环境及招标文件对质量、安全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安排各项施工活动和设备配置,并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采用的施工规范、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1.2.9.坚持按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在保证安全和工期前提下的最佳组合。1.2.10.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1.2.11.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
5、则。1.2.12.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1.2.13.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1.2.14.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1.2.15.重视生态环境,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保证不发生水土流失,保证不破坏当地环境。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1.2.16.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1.2.17.快速施工原则,确保施工机械配套合理、先进,能满足机械化、专业化施工。1.2.18.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施
6、工组织设计中,坚持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合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不留后患。施组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高新技术与既有技术相结合,使施组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1.3 编制范围嫩林线道口平改立工程设计范围内的K446+685预应力混凝土人行天桥,主要内容包括:新建跨线人行天桥及两侧引梯、铁路通信、铁路信号光电缆移设和过度等。2. 主要规范和标准2.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3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4公路
7、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2.5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2.6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9年2.7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工程概况:3.1主要技术标准 3.1.1铁路限界 净空6.75m,净距3.50m 3.1.2设计荷载 1.恒载:包括结构自重、桥面二期荷载,其中桥面二期荷载包括桥面铺装、栏杆等重量。 2.活载:人群荷载5KN/m³3.1.3抗震设防烈度:7度 3.2人行桥结构3.2.1上部结构: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板,30m板梁梁高1.1m两片共宽3.5m,20m板梁梁高0.
8、95m,两片共宽3.5m。3.2.2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单柱式结构,桥墩直径0.8m,桩直径1.0m,下部采用钻孔桩基础。桥墩盖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梁宽2.0m,高1.0m。 3.3人行梯结构:两侧梯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阶台阶步长30cm,步高15cm,引梯设休息平台,平台长2m,引梯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梁,圆柱式桥墩,直径0.6m钻孔桩基础,直径1.0m,引梯落地处设卧梁,卧梁基地位于最大冻深下0.25m。3.4附属工程;3.4.1支座:支座均采用耐寒型三元乙丙板式橡胶支座。支座与垫石总高度为15cm;引梯休息平台与引梯盖梁间设橡胶支座,不设垫石。 3.4.2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8c
9、m厚c50防水混凝土,18mm厚火烧板。 3.4.3假缝:板梁两侧分别设2cm假缝。 3.3.4防抛网:主桥三孔两侧设置防抛网。 3.5 水文、地质及气象特征塔河县地处北温带,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大陆和海洋高、低气压及季风交替单影响,气温变化显著,冬季漫长干燥而寒冷,秋季降温急剧,霜冻来临较早,年平均气温-2.4,气温最大年温差47.2,平均无霜期98天,年平均降水量463.2mm,集中在7/8月份,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3.5m。冻结深度范围内粉质粘土为冻胀土,卵石土为非冻胀土。桥址区范围内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富含于细圆砾土层中,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埋深6.7m,年变化幅度12
10、m左右。3.6施工条件3.6.1交通运输工程所需大宗材料,砂、石子、水泥、钢材等材料、周转料由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3.6.2施工用水、用电施工用水由齐机塔车间指定水源位置,挂表接入施工现场。施工用电由塔河县政府指定电源位置,挂表引入施工现场。3.6.3材料计划与运输方式所有物资材料的采购都由项目经理部物资部负责统一办理,试验室协助质量把关,将严格选择供料厂家,并按要求做好材料抽检、试验,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能采购。对于主要材料及特种材料还将严格按黑龙江省公路建设材料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过现场实际调查,初步拟定的主要材料来源和运至施工现场方法如下:(1) 水泥:水泥主要从当地水泥厂
11、采购,用汽车运至施工现场。(2) 钢材:主要从采购,汽车运至施工现场。(3)木材:从当地采购,汽车运至施工现场。(4)碎石、片石:从塔河县石料场采购。(5)中粗砂:采用天然河砂,汽车运至施工现场。4施工难点及重点:4.1施工工期紧,工程施工工期为120天且开工日期临近结冰期,开工日期为2013年9月26日,竣工日期为2014年7月15日。4.2 本工程主跨部分跨越5线施工,其中嫩林线、塔韩线为营运线,行车频繁,施工时需要车站驻站及现场安全防护及封闭既有道路。作业场地狭长且坡度较大,梁场需平整地面后方可成型,且由于作业面狭窄,运梁车及吊车等大型机械难以就为,既有道路两侧为深基坑需大量填方整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