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上传者:lao****en 2022-06-09 14:18:13上传 DOCX文件 21.79KB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 7 课 汉字与书法教学目标1.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汉字的起源,成熟的标志,书法艺术产生的标志,不同时期代表的书法家,理解汉字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史料、 论从史出的方法; 通过开展书艺历程的小组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参与课堂的能力; 通过对书法艺术特色与时代特征的联系的分析, 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

2、自觉性; 通过学习, 使学生在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水平。教材分析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 而汉字既是世界现有文字中历史最为久远的, 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 尤其是汉字以其构成上的特点孕育了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 它与绘画、 文学、 戏曲一起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东方艺术。 本课是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这一单元的开篇。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其他中国古代艺术形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分三方面内容。第一目“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讲述了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第二目“书艺历程” ,介绍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

3、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第三目“篆刻” ,简单介绍了篆刻的发展历程。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的知识, 比较熟悉。 对于学生来说, 比较困难的是如何理解书法艺术特色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 因此, 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分析、整合能力。本课内容较为直观,可以展示大量的图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认识和理解。教学重难点1. 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处理方法: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针对某个阶段的的书法成就,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探究, 了解书法家生平,鉴赏书法家作品, 归纳艺术特色,分析艺术特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将探究结论在

4、全班进行展示与交流。这样,能使学生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理论,突出了本课的重点。2.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处理方法: 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体系突出线索, 使学 生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整体的认识, 并将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 经济的反映”的史学观点贯彻,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特点背后的时代特征。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 以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的视频资料作为新课导入,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2. 材料教学法: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并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史料的方法, 不仅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将学生

5、分成小组,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地接触历史、分析问题、归纳特征,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播放视频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教师总结: 视频告诉我们, 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字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只有中国的汉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及演变, 流传至今。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文明无处不在,作为汉字书写艺术的书法,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汉字和书法的历史,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和特征。【设计思路】 利用视频进行课堂导

6、入,可以熏染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愿望。讲授新课: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设问: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学们知道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吗?1. 汉字起源的传说汉字起源的传说来自于仓颉造字。 相传上古黄帝时, 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 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 据说他发明文字的时候, 天空降下谷子雨,鬼在夜里嚎哭,龙都躲藏起来了, 汉字的创造真的是一件惊天地、 泣鬼神的大事。 但是, 汉字字形丰富、 数量庞大,真的是一个人造出来的吗?(不是)教师提醒学生:神话传说属于口传史料,它能从侧面印证历史,部分反映历史,但不能直接等同于真实的历史。那么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7、观看视频汉字的创造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 汉字字形与自然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的祖先将观察到的自然、 社会生活与人类思维相结合, 他们模拟事物特征, 并加以抽象化、 符号化, 从而创造了汉字,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造智慧。过渡: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字的笔画、字形又经历了哪些演变?2.发展演变:出示幻灯表格请学生一起填写。时期义字表现形式发展概况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的汉字有渊源商代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金文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铭文”或“籀文”)春秋战国异体杂出、一字多形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

8、偏旁,削弱交流功能秦朝小篆(注意字的写法)“书同文”,统一文字(1)汉字的萌芽(刻划符号)展示甲骨文之前的原始汉字:大汶口文化遗址陶器刻符等教师总结:早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这些原始的陶器刻划符号,虽然带有图画的色彩, 还 不能准确识读,但是与汉字有一定的渊源。(2)甲骨文一一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展示图片、文字)教师总结: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他是由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之所以是成熟的汉字因为它具备了汉字的造字法,以及字形结构基本稳定。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文字百花齐放,直到什么时候改变了这种局面?(秦朝)探究: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9、斯作仓颉篇,中 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 篆者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朝汉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影响?(学生回答)(1)变化:从春秋战国文字混乱到秦朝文字统一后的字体为(小篆)(2)变化意义:秦朝政治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在文字的使用过程 中,人们总是追求书写的快速与便捷,秦朝以后,文字继续发展,出现了草书、楷书、行书、等汉字形体。宋代苏轼说:“真如座、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个坐着,行书像走着,草 书呢?(跑着

10、)探究:出示幻灯“鱼”的演变下面我们以“鱼”字为例推断汉字的演变过程并总结汉字演变规律。学生探究,提问。规律:由繁到简,由象形到抽象、由多样到统一、由不规则到规范【设计思路】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自己思考、判断,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学习历史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理解、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材料和文字功用的探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过渡:汉字以其构型的独特、数量的繁复、历史的悠久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的文字,而在数千年的汉字发展历程中,除了实用性之外,它还成为一门艺术。二、书艺历程(根据课前安排,把同学分成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五个小组,分阶段对中 国书法艺术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1021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