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主题说明《回延安》



《A3-1主题说明《回延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3-1主题说明《回延安》(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回延安主题说明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 姓名胡学科 语文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R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所属环境R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课题名称回延安主要内容【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这些人后来又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些人离开延安,并没有忘记延安,而是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又回到了延安,当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他们是怎样的一种
2、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板书课题)。二、资料助读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造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歌共分为五小节,这五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情感的线索是什么?讨论、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 四、细读课文,仔细品味1.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2.第二节中,“二十里铺送过柳
3、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相送、今日远迎的深深情意。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至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由此自然过渡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3.第三节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场景的?首先,诗人通过描写延安的乡亲盛情接待诗人的场景表达炽热的感情。如写亲人欢聚的场面,突出了烧热的炕、地上生起的木炭火等。接着,诗歌描写了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亲人团聚的亲切。最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展现今日中国可喜的变化。4.第四节运用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