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设计.docx
                            上传者:hhhhh
                            2022-06-10 22:14:37上传
                            DOCX文件
                            9 KB
                            
                            
                        
                        
                        1 / 5
“功〞教学设计
课题
一、功
授课
牟善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 ,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 ,了解功的含义 ,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 / 5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阅读指导法 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新课
提问学生答复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根底上引入本课内容。
思考、答复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 ,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 ,便于学生接受。
3 / 5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堂
小结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确实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 ,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 ,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 / 5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 ,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 ,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发动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 ,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 ,缺一不可 ,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 ,那么我们猜测一下 ,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
                    “功〞教学设计
课题
一、功
授课
牟善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 ,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 ,了解功的含义 ,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 / 5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阅读指导法 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新课
提问学生答复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根底上引入本课内容。
思考、答复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 ,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 ,便于学生接受。
3 / 5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堂
小结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确实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 ,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 ,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 / 5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 ,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 ,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发动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 ,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 ,缺一不可 ,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 ,那么我们猜测一下 ,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
“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