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doc
上传者:小雄
2022-06-10 16:35:46上传
DOC文件
89 KB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doc山区周速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
策
简介:根据山区环境和地形特征,阐述山区高速公路的 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分析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环 境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及管理措施。
关键字: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评价
1前言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 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对开发沿线自然资源' 旅游资 源,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 防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将 建设“五纵七横”由12条国道主干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 总里程36032公里,贯通XX至直辖市及各省的省会,连接 所有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93%的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 市。2000年初,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 区发展的重要决策,公路建设也将向西部倾斜。今后几年, 交通部将把高速公路的投资重点向西部转移。
福建省从1994年开始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一纵两 横”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与国家高速公路网接轨。福建省 地形' 地质条件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同多数西部省 份一样,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域。与平原地区相比,在这样
的山岭重丘区域建高速公路,除工程难度大外,环境影响的 主要特征也不同。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是典型的山岭区高速 公路,文章通过分析该工程的主要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提 出山区建设高速公路的环评重点及主要环保措施。
2高速公路工程特征
高速公路是具有四个以上车道' 设有中央分隔带' 全部 立体交叉并全部控制出入口'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通 常根据不同的地形' 地貌特征确定行车时速,划分不同等级 的高速公路。在不同的地形区域修建高速公路,其工程特征 和环境影响有明显的差别,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也有明显 不同。
在平原区修建高速公路,因地形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 地面自然坡度较小,土石方开挖' 填筑' 废弃的量少,桥涵 构造物及防护工程很少,隧道工程几乎没有,但折迁房屋' 折迁电力通讯设施、占用农田或有商业价值的土地较多,影 响较大。
在山岭区修建高速公路,因地形起伏较大,地面自然坡 度陡,相对高差很大,导致路基土石方大挖、大填,桥涵、 隧道' 防护工程量多,废弃土石方量大,但占用的土地主要 是价值较低的山坡地,居民搬迁及其它设施的迁移量较少。
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地处福建闽西山区,是福建省高速
公路建设中工程地形'地质'环境最复杂'施工条件最艰巨' 每公里平均造价最高的路段,全长38. 64km,共分三期建设, 一'二期工程设计行车时速为60km/h,三期工程设计行车时 速为80 km/ho全线共有9座双线隧道,总长度为7135 m, 其中超过1000m的长隧道二座;桥梁共有24座,总长度为 6848m,其中5座是沿高山峡谷修建的高架桥。隧道和桥梁 占路线总长的36. 2%0全线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
表1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主要工程量新祠一XX (—'二期)石峰山一新祠(三期)全 线合计
路线长度 25. 43 513. 20838. 643
土石方 452. 347 0218. 9931671 . 3401
隧道(m/座)N1000m1065/12619/13684/2
<1000m2350 /31101/43451 /7
桥梁(m/座)小桥15. 93/1015. 9 3/1
中桥 343. 4/590. 7/1434. 1 /6
大桥 973. 98/71026. 6/5200 0. 58/12
特大桥 0 4397. 5/54397.5/5
该工程原建设标准为山岭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后变更
为高速公路。标准变更后,建设项目应补充' 完善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当时,一' 二期工程已全面施工即将建成,三期 工程刚开工,环评大纲审查时专家认为对一' 二期的现状和 施工期评价从简,重点应通过回顾调查对施工存在的环境问 题提出补救措施,并对运营期的噪声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切 实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对三期工程的评价应从建设期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为重点,突出路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桥隧 施工对溪柄水库的影响,提出可操作性强' 能有效缓解水土 流失和生态破坏的对策以及植被恢复的措施。
3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公路建设是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属非污染生态影响,它 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噪声、大 气和水环境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 自然景观等也产生一定 影响,但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3.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由于工程占用沿线土地或临时用地,改变沿线生态环境, 路线经过的居民住房需搬迁,供电' 通讯设
策
简介:根据山区环境和地形特征,阐述山区高速公路的 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分析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环 境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及管理措施。
关键字: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评价
1前言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 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对开发沿线自然资源' 旅游资 源,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 防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将 建设“五纵七横”由12条国道主干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 总里程36032公里,贯通XX至直辖市及各省的省会,连接 所有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93%的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 市。2000年初,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 区发展的重要决策,公路建设也将向西部倾斜。今后几年, 交通部将把高速公路的投资重点向西部转移。
福建省从1994年开始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一纵两 横”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与国家高速公路网接轨。福建省 地形' 地质条件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同多数西部省 份一样,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域。与平原地区相比,在这样
的山岭重丘区域建高速公路,除工程难度大外,环境影响的 主要特征也不同。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是典型的山岭区高速 公路,文章通过分析该工程的主要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提 出山区建设高速公路的环评重点及主要环保措施。
2高速公路工程特征
高速公路是具有四个以上车道' 设有中央分隔带' 全部 立体交叉并全部控制出入口'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通 常根据不同的地形' 地貌特征确定行车时速,划分不同等级 的高速公路。在不同的地形区域修建高速公路,其工程特征 和环境影响有明显的差别,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也有明显 不同。
在平原区修建高速公路,因地形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 地面自然坡度较小,土石方开挖' 填筑' 废弃的量少,桥涵 构造物及防护工程很少,隧道工程几乎没有,但折迁房屋' 折迁电力通讯设施、占用农田或有商业价值的土地较多,影 响较大。
在山岭区修建高速公路,因地形起伏较大,地面自然坡 度陡,相对高差很大,导致路基土石方大挖、大填,桥涵、 隧道' 防护工程量多,废弃土石方量大,但占用的土地主要 是价值较低的山坡地,居民搬迁及其它设施的迁移量较少。
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地处福建闽西山区,是福建省高速
公路建设中工程地形'地质'环境最复杂'施工条件最艰巨' 每公里平均造价最高的路段,全长38. 64km,共分三期建设, 一'二期工程设计行车时速为60km/h,三期工程设计行车时 速为80 km/ho全线共有9座双线隧道,总长度为7135 m, 其中超过1000m的长隧道二座;桥梁共有24座,总长度为 6848m,其中5座是沿高山峡谷修建的高架桥。隧道和桥梁 占路线总长的36. 2%0全线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
表1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主要工程量新祠一XX (—'二期)石峰山一新祠(三期)全 线合计
路线长度 25. 43 513. 20838. 643
土石方 452. 347 0218. 9931671 . 3401
隧道(m/座)N1000m1065/12619/13684/2
<1000m2350 /31101/43451 /7
桥梁(m/座)小桥15. 93/1015. 9 3/1
中桥 343. 4/590. 7/1434. 1 /6
大桥 973. 98/71026. 6/5200 0. 58/12
特大桥 0 4397. 5/54397.5/5
该工程原建设标准为山岭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后变更
为高速公路。标准变更后,建设项目应补充' 完善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当时,一' 二期工程已全面施工即将建成,三期 工程刚开工,环评大纲审查时专家认为对一' 二期的现状和 施工期评价从简,重点应通过回顾调查对施工存在的环境问 题提出补救措施,并对运营期的噪声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切 实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对三期工程的评价应从建设期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为重点,突出路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桥隧 施工对溪柄水库的影响,提出可操作性强' 能有效缓解水土 流失和生态破坏的对策以及植被恢复的措施。
3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公路建设是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属非污染生态影响,它 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噪声、大 气和水环境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 自然景观等也产生一定 影响,但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3.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由于工程占用沿线土地或临时用地,改变沿线生态环境, 路线经过的居民住房需搬迁,供电' 通讯设
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