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自考大学语文总结.docx

上传者:爱的奉献 2022-07-10 23:57:47上传 DOCX文件 82 KB
大学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
1.简述孟子这个人以及《孟子》的作者?
答: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本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4.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⑴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⑵使人民养生丧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仪道德教育
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以“民不加多” 、“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6.简述本文的内容结构?
答:⑴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跟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⑶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
7.简述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
答:⑴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遗憾,王道之始也”

⑵根本措施——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申之以孝悌之义”
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9.文章中所用的比喻“涂有饿莩”和用刀***却说“不是我杀,是刀杀”都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10.本文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材木
不可胜用也”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可以无饥矣”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排比。
11.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
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 ;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 ;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在说理上,先易后难,步步推进。
1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演绎法——“养生丧死无憾(大前提) ”,“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没有实行王道。
《秋水》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
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 应该努力学****不断进步。
本文的寓言特色时什么?
答: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海若是庄子思想观念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评的思想观点。
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红色字体看熟)
答:⑴主要是类比—— “礨空之在大海” 、“稊米之在大仓”
⑵归纳法—— “四海之在天地” 、“中国之在海内” 、“人卒九州”
⑶演绎法—— 大前提是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小前提是孔孟是人;所以说孔孟之道既少又轻
5.列句子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比喻、排比
②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

奚以自多? 反诘、比喻
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比喻、反诘
④计中国之在海内,不死稊米之在大仓乎?比喻、反诘
⑤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比喻、反诘
⑥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
此矣 排比
⑦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
向之自多于水乎? 反诘
《五代史伶官传序》
1.本文文体是什么?
答:是一篇史论。
2.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
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
答:主要是对比论证。庄宗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答:⑴事实论据——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
⑵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分析本文第三段(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岂独伶人也哉)
这段话的论证方

自考大学语文总结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454390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