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 (2).doc
上传者:飞扬的岁月
2022-06-02 23:02:27上传
DOC文件
31 KB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南乐县实验中学 王改焕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14~22自然段,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以及两个“啜泣”的细节进行品析。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美教育的区别并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朗读品析有关重点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指导复述:
1 学生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见课件2);
2 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生:(齐)父亲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
生:(齐)对儿子说的。
师:父亲在什么时候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生:父亲在儿子困在半山腰的时候说的。
师:请一个同学将刚才的内容来个小结?
生:当儿子在半山腰,既不能上也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他说的很好。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像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下面,我们来给这个事件配上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让它更加具体。
(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完整的复述了故事的情节)
师(小结):他说得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
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学生可能不会这样熟练的说出来。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 ,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应该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你们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学生就会体会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合作探究:(14~22)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5﹚、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明确: 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南乐县实验中学 王改焕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14~22自然段,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以及两个“啜泣”的细节进行品析。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美教育的区别并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朗读品析有关重点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指导复述:
1 学生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见课件2);
2 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生:(齐)父亲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
生:(齐)对儿子说的。
师:父亲在什么时候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生:父亲在儿子困在半山腰的时候说的。
师:请一个同学将刚才的内容来个小结?
生:当儿子在半山腰,既不能上也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他说的很好。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像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下面,我们来给这个事件配上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让它更加具体。
(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完整的复述了故事的情节)
师(小结):他说得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
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学生可能不会这样熟练的说出来。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 ,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应该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你们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学生就会体会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合作探究:(14~22)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5﹚、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明确: 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走一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