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doc
上传者:彩凤w
2022-06-23 13:14:16上传
DOC文件
18 KB
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
吴绍华 摘 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不对等的问题,这给英汉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的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从而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关键词: 英汉翻译 转换法 类型 运用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句子中的词性、句式一一对应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会变成英式汉语,读者不易理解或无法理解,译文不通顺不流畅且带有明显的欧化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应用词性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性的改变,而且包括词性作用的改变和句子词序的改变。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原文中的介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等,反之亦然。
例如:
1)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
如果不改变词性,这句话可能会译得很拗口,不堪阅读,如: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对于他们非常贫穷落后的生活条件的日益觉醒促使他们采取坚决的措施,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如根据汉语表达****惯,将名词awareness 译为动词“意识到”。同时将形容词growing转换为相应的副词,其它部分也作相应的变化。
改译为: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奋起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2)Joseph beheld my style of cooking with growing indignation. (Wuthering Heights)
我的这种做饭方式叫约瑟夫越看越冒火了。
(此句中将分词growing译成递进式程度,副词“越……越……”。)
3)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was my decision to give up a promising business career and study music.
我生活的转折点是我决定不做发财有望的商人而专攻音乐。
(此句中将名词decision 转换成为动词“决定”。)
笔者基于对英汉翻译不对等问题的思考,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以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一、词类的转换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不应当机械地按英语原文词性译作汉语中的同一词类,如把名词译成名词、把动词译成动词等。为了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英语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词类转换是必然的,又是普遍的。
1.转换为汉语动词
从某种程度上说,词的形态(及形式)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的优势。由于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其动词形态变化复杂且稳定,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限制,而名词不存在这个问题,因而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名词的优势导致了介词、形容词、动名词等的伴随优势。而汉语是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动词的动态感强,名词则较为静态,汉语中动词非常活跃,可以连用,也可以广泛代替名词或广泛代替形容词。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dynamic),故而,英译汉过程中则要考虑“静”―“动”转换,也就是把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动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例如:
(1)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2)Some power plants are under construction.
几个发电厂正在建造中。
(3)I am afraid I can’t teach you swimming. I think my little brother is a better teacher than I.
我未必会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弟比我
吴绍华 摘 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不对等的问题,这给英汉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的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从而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关键词: 英汉翻译 转换法 类型 运用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句子中的词性、句式一一对应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会变成英式汉语,读者不易理解或无法理解,译文不通顺不流畅且带有明显的欧化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应用词性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性的改变,而且包括词性作用的改变和句子词序的改变。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原文中的介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等,反之亦然。
例如:
1)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
如果不改变词性,这句话可能会译得很拗口,不堪阅读,如: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对于他们非常贫穷落后的生活条件的日益觉醒促使他们采取坚决的措施,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如根据汉语表达****惯,将名词awareness 译为动词“意识到”。同时将形容词growing转换为相应的副词,其它部分也作相应的变化。
改译为: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奋起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2)Joseph beheld my style of cooking with growing indignation. (Wuthering Heights)
我的这种做饭方式叫约瑟夫越看越冒火了。
(此句中将分词growing译成递进式程度,副词“越……越……”。)
3)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was my decision to give up a promising business career and study music.
我生活的转折点是我决定不做发财有望的商人而专攻音乐。
(此句中将名词decision 转换成为动词“决定”。)
笔者基于对英汉翻译不对等问题的思考,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以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一、词类的转换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不应当机械地按英语原文词性译作汉语中的同一词类,如把名词译成名词、把动词译成动词等。为了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英语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词类转换是必然的,又是普遍的。
1.转换为汉语动词
从某种程度上说,词的形态(及形式)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的优势。由于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其动词形态变化复杂且稳定,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限制,而名词不存在这个问题,因而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名词的优势导致了介词、形容词、动名词等的伴随优势。而汉语是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动词的动态感强,名词则较为静态,汉语中动词非常活跃,可以连用,也可以广泛代替名词或广泛代替形容词。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dynamic),故而,英译汉过程中则要考虑“静”―“动”转换,也就是把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动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例如:
(1)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2)Some power plants are under construction.
几个发电厂正在建造中。
(3)I am afraid I can’t teach you swimming. I think my little brother is a better teacher than I.
我未必会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弟比我
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