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社会文化论文.docx
上传者:cjc201601
2022-07-15 23:40:18上传
DOCX文件
37 KB
区域社会文化论文
一、狐突传说的主要类型及其地方性演述
1 、生平传说狐突作为历史人物,在晋国的历史舞台曾扮演过重要角
色。他既具有深谋远虑的政治才能,又具有忠义守信的高尚品质,其
悲惨遭遇最能激发历代民众的同情心,成为民间社会忠义的象征。狐
突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古交、交城、清徐一带流传着关于狐突生平
逸闻或传说,这些传说以描述狐突事迹为主,主要包括狐突御戎传说、
狐突被害传说。( 1)狐突御戎传说狐突为晋太子申生的御戎,负责驾
驭戎车。一年,晋献公派申生攻打“皋乐”族时赐其杂色衣和缺口玉
环。狐突感叹杂色衣缺温润之情,缺口玉环显离异之意。申生攻打皋
乐之际,狐突劝诫申生到他国避难,认为大夫在外会受朝中谗言,国
家出现纷乱。申生执意攻打,凯旋而归。回国后国内谣言四起,申生
继母骊姬频繁在献公前挑拨离间,狐突闭门不出。献公大怒,令申生
***。申生死前悔意万分,嘱托狐突辅助其父治理国事,虽死心安。
( 2)狐突被害传说骊姬再献谗言诬蔑公子重耳。狐突之子狐毛、狐偃
助重耳逃亡国外。晋怀公执政,令随重耳流亡之人三月内回国,过时
抄家惩罚。狐突执意不肯召唤其子回国。怀公
大怒,抓捕狐突,使尽
手段威逼利诱,狐突严厉拒绝。七月初五狐突全家被杀,葬于晋阳马
鞍山。至今此山仍遗有大小坟丘 70 余座。民间传说是凭借特定地域民
众群体口头的历史记忆,流传的时间愈长,扩布的范围愈广,事实的
因素会逐渐削弱,想象的成分会持续增加。上述两则传说的基本情节
与典籍文献记载相似,可是在人物性格刻画、具体细节描述上更加形
象生动,语言表述也更具备口语化的特点,这正是由历史事实向民间
传说转化的重要特征。狐突一生为晋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长
达 30 余年的政局动荡中,赤胆忠心地保护申生和重耳两位“储君”的
人身安全。狐突的辅佐使得申生在开辟晋国疆土上建立了功勋;狐突
事前派他的两个儿子(特别是狐偃)随重耳逃亡,保护重耳,充分体
现了政治家的深谋远虑。狐突的行为表面上看是对君主个人尽忠,实
质上关乎到社稷安危,百姓平安。因此在他死后,百姓感念他的忠义 仁勇,述说着他生前护国为民的动人故事。
2 、建庙传说建筑物的选址讲究风水,风水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主 人的命运。庙宇选址同样要讲究风水,但是在民间的建庙传说里,很 多庙宇的选址原因往往简单地归之于某则神奇的传说,或是有人得到 神灵托梦,百姓就在其显灵的地方修建神庙,供奉神灵。古交狐爷山 的狐爷庙修建相传是从某个人的“托
梦”开始的。据说很久之前,有 人睡觉梦见一个长白胡子老头儿。老头告诉他没有地方可去。此人觉 得很奇怪,认为这是狐神在给他托梦。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大 家,于是大家商量修建一座狐爷庙。当地某人睡觉时梦到狐爷无处安 身,大家认为这是神明的暗示,需要在这个地方建一座神庙。此时, 庙宇的选址与所谓的风水就没有了直接联系。狐神“托梦”后,百姓 一般不敢轻易违背,他们认为神明是万能的,得罪神明定会遭到报应。 他们通常会根据梦境内容寻找这个地方,不仅为神灵完成所托之事, 同时也为自己寻求心理安慰。受到“神仙托梦”后,百姓为其修建庙 宇,关于古交狐爷山狐爷庙的选址也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原平川的 西川、南川及西治川社头集资修建狐爷庙。庙址选择在背风向阳的骡 圪洞。开工当天早晨木料全部消失,莫名躺在了东山与西山之间的马 鞍型平阔地上。众人奇怪,却认为此地山势高耸,没有水源无法建庙, 将木料搬回原处。第二天木料又消失,出现在前一天的地方。人们认 为神仙显灵,磕头祈祷,发现一根粗檩立在山石旁,一大汉将檩子扛 起,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众人方才悟出在此处建庙是神的旨意,于是 将庙建在这里。百姓在某个地方给狐神建庙,原因并不是这里风水好, 而是因为这是“神仙故意安排的”,因此这个地方就有了灵气。建座 神庙可以庇佑一方百姓,并且能够使人们切身感受到神明的神通广大。 娄烦县下静游村的狐突庙据说是在光绪年间所建,关于庙的来历在当
地也有一则神奇的传说:一年夏天的中午,下静游村在岚河畔锄苗归 家的村民听见河中传来“救命啊!救命啊!我姓狐”的求救声,他下 水用锄头捞起漂来的“人”,发现是一尊木制神像。神像打捞上来了, 河里的呼救声也消失了。大伙将神像背回村,立在“狐爷”庙供奉。
从此,村中一旦有人犯错,长辈命其在此认罪悔过。静游村的百姓看
见河里漂浮的神像,听到神像发出求救的声音,便给神像修庙并供奉
起来,体现出民众对神明的一种敬畏心理。此时,木制神像不再是原
始的物质,而是进入了显现并在自身的显现中承载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它作为一种“介质”,其物质材料已经不是自然的物质材料,也不是
冷漠的、与人的存有没相关系的纯粹自然物,而是在被
一、狐突传说的主要类型及其地方性演述
1 、生平传说狐突作为历史人物,在晋国的历史舞台曾扮演过重要角
色。他既具有深谋远虑的政治才能,又具有忠义守信的高尚品质,其
悲惨遭遇最能激发历代民众的同情心,成为民间社会忠义的象征。狐
突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古交、交城、清徐一带流传着关于狐突生平
逸闻或传说,这些传说以描述狐突事迹为主,主要包括狐突御戎传说、
狐突被害传说。( 1)狐突御戎传说狐突为晋太子申生的御戎,负责驾
驭戎车。一年,晋献公派申生攻打“皋乐”族时赐其杂色衣和缺口玉
环。狐突感叹杂色衣缺温润之情,缺口玉环显离异之意。申生攻打皋
乐之际,狐突劝诫申生到他国避难,认为大夫在外会受朝中谗言,国
家出现纷乱。申生执意攻打,凯旋而归。回国后国内谣言四起,申生
继母骊姬频繁在献公前挑拨离间,狐突闭门不出。献公大怒,令申生
***。申生死前悔意万分,嘱托狐突辅助其父治理国事,虽死心安。
( 2)狐突被害传说骊姬再献谗言诬蔑公子重耳。狐突之子狐毛、狐偃
助重耳逃亡国外。晋怀公执政,令随重耳流亡之人三月内回国,过时
抄家惩罚。狐突执意不肯召唤其子回国。怀公
大怒,抓捕狐突,使尽
手段威逼利诱,狐突严厉拒绝。七月初五狐突全家被杀,葬于晋阳马
鞍山。至今此山仍遗有大小坟丘 70 余座。民间传说是凭借特定地域民
众群体口头的历史记忆,流传的时间愈长,扩布的范围愈广,事实的
因素会逐渐削弱,想象的成分会持续增加。上述两则传说的基本情节
与典籍文献记载相似,可是在人物性格刻画、具体细节描述上更加形
象生动,语言表述也更具备口语化的特点,这正是由历史事实向民间
传说转化的重要特征。狐突一生为晋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长
达 30 余年的政局动荡中,赤胆忠心地保护申生和重耳两位“储君”的
人身安全。狐突的辅佐使得申生在开辟晋国疆土上建立了功勋;狐突
事前派他的两个儿子(特别是狐偃)随重耳逃亡,保护重耳,充分体
现了政治家的深谋远虑。狐突的行为表面上看是对君主个人尽忠,实
质上关乎到社稷安危,百姓平安。因此在他死后,百姓感念他的忠义 仁勇,述说着他生前护国为民的动人故事。
2 、建庙传说建筑物的选址讲究风水,风水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主 人的命运。庙宇选址同样要讲究风水,但是在民间的建庙传说里,很 多庙宇的选址原因往往简单地归之于某则神奇的传说,或是有人得到 神灵托梦,百姓就在其显灵的地方修建神庙,供奉神灵。古交狐爷山 的狐爷庙修建相传是从某个人的“托
梦”开始的。据说很久之前,有 人睡觉梦见一个长白胡子老头儿。老头告诉他没有地方可去。此人觉 得很奇怪,认为这是狐神在给他托梦。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大 家,于是大家商量修建一座狐爷庙。当地某人睡觉时梦到狐爷无处安 身,大家认为这是神明的暗示,需要在这个地方建一座神庙。此时, 庙宇的选址与所谓的风水就没有了直接联系。狐神“托梦”后,百姓 一般不敢轻易违背,他们认为神明是万能的,得罪神明定会遭到报应。 他们通常会根据梦境内容寻找这个地方,不仅为神灵完成所托之事, 同时也为自己寻求心理安慰。受到“神仙托梦”后,百姓为其修建庙 宇,关于古交狐爷山狐爷庙的选址也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原平川的 西川、南川及西治川社头集资修建狐爷庙。庙址选择在背风向阳的骡 圪洞。开工当天早晨木料全部消失,莫名躺在了东山与西山之间的马 鞍型平阔地上。众人奇怪,却认为此地山势高耸,没有水源无法建庙, 将木料搬回原处。第二天木料又消失,出现在前一天的地方。人们认 为神仙显灵,磕头祈祷,发现一根粗檩立在山石旁,一大汉将檩子扛 起,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众人方才悟出在此处建庙是神的旨意,于是 将庙建在这里。百姓在某个地方给狐神建庙,原因并不是这里风水好, 而是因为这是“神仙故意安排的”,因此这个地方就有了灵气。建座 神庙可以庇佑一方百姓,并且能够使人们切身感受到神明的神通广大。 娄烦县下静游村的狐突庙据说是在光绪年间所建,关于庙的来历在当
地也有一则神奇的传说:一年夏天的中午,下静游村在岚河畔锄苗归 家的村民听见河中传来“救命啊!救命啊!我姓狐”的求救声,他下 水用锄头捞起漂来的“人”,发现是一尊木制神像。神像打捞上来了, 河里的呼救声也消失了。大伙将神像背回村,立在“狐爷”庙供奉。
从此,村中一旦有人犯错,长辈命其在此认罪悔过。静游村的百姓看
见河里漂浮的神像,听到神像发出求救的声音,便给神像修庙并供奉
起来,体现出民众对神明的一种敬畏心理。此时,木制神像不再是原
始的物质,而是进入了显现并在自身的显现中承载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它作为一种“介质”,其物质材料已经不是自然的物质材料,也不是
冷漠的、与人的存有没相关系的纯粹自然物,而是在被
区域社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