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doc
上传者:tiros009
2022-07-15 01:49:12上传
DOC文件
20 KB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 本文叙述了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并且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抗生素;使用现状;滥用危害;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9.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6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抗生素是现代养殖和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添加剂,在养殖业中主要用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于医治疾病,关键是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动物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这种抗生素可加快动物生长,降低患病率,使饲料利用更加有效,有利于缩减养殖成本。目前,养殖业中的大多数问题都能通过使用抗生素来解决,很多养殖户为了减少畜禽疾病获得更大养殖利益,在养殖过程中对动物乱用药滥用药,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当地的环境与土地造成损害,不仅影响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1-3]。违规使用的抗生素经过畜牧业的消化、吸收、排泄等环节进入人体内,损害人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当前乱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我国仍长期缺乏法律规范和有效的监督管理[2]。本文从目前动物饲养环节中抗生素使用现状入手,开展讨论,提出建议,以期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抗生素使用现状
调查发现,2013年我国使用的16.2万t抗生素中兽用占比52%,人用占比48%。我国每一年大约产生21万t抗生素,出口大约3万t,国内用在动物上的就有大约9.7万t,占国内用量的5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对于抗生素的危害不太了解,抗生素乱用滥用现象普遍[4]。
1.1 ***物使用方法不科学
几乎每种抗生素的治疗用量都不一致,同一抗生素用于不同动物上的用量也有差别。现在的养殖基地大多配有兽医,但有些兽医只顾自身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未确诊的情况下开处方,甚至颠倒用药顺序,对于可用廉价青霉素解决的问题,偏偏治疗初期就用高级抗生素,从而导致低级的药物不能完全发挥出作用。有数据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用青霉素治疗时每头猪只需要40万IU,如今用200万IU的效果都不明显。
1.2 盲目、随意用药
目前,我国动物养殖主要聚集在乡村和郊区,这一部分养殖户的文化水平不高,普遍欠缺科学养殖技能和知识,更不了解抗生素残留的危害,仅凭经验养殖,从而出现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将抗生素肆意用在未确诊且无用药指征的疫病上,或用在普通的病毒感染上,经常更换抗生素,或将抗生素当防治疫病的灵丹圣药,这样以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造成了药物浪费。
1.3 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
我国大多数养殖者认为兽药品质不好且用药量少,如果药物使用越多则效果越好。这样以来,就导致抗生素用量增加和长期给药的现象普遍发生。部分兽药生产商为增加销售量,用新的兽药名假冒新药欺骗养殖者,这也间接导致抗生素超量和长期使用情况的发生。
1.4 使用违禁抗生素
从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公开了一些禁用兽药。如农业部2002年公布的一项法规中,就明确抵制***霉素及其盐、酯及制剂在全部的动物性食品中作任何用途的使用,但在禁令下仍有人冒险使用。
1.5 人药兽用
我国法规已明确规定禁止人药兽用,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动物用的抗生素种类不多,又可能是人们对兽药品质不放心,经常出现将人用药给动物用的现象,并且我国有大量生产药的厂家都有仿制出产高等抗生素的本领,这就使动物用抗生素和人类用抗生素基本上同时更新。因此,在目前的宠物治疗、畜禽养殖中,用人类抗生素的情况比较常见,相关品种就有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生素。
1.6 不按规定休药期使用
绝大部分抗生素在机体内的代谢周期是2~14 d。因此,动物在屠宰上市前1~2周就应该停止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我国已经对某些兽药规定了休药期,但某些养殖人员对休药期规定仍不了解,导致饲养动物出栏时还在使用抗生素。
1.7 任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滤渣
抗生素滤渣也就是在制造抗生素时形成的存在极少量抗生素和较高粗蛋白质的工业“三废”。最近,饲料售价不低,因为抗生素过滤的残渣废料干物质里面有30%~40%的粗蛋白,并且滤渣里还存在极少量的抗生素,能降低动物患病几率,所以大批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滤渣。然而,抗生素滤渣未做安全性试验,可
摘要 本文叙述了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并且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抗生素;使用现状;滥用危害;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9.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6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抗生素是现代养殖和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添加剂,在养殖业中主要用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于医治疾病,关键是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动物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这种抗生素可加快动物生长,降低患病率,使饲料利用更加有效,有利于缩减养殖成本。目前,养殖业中的大多数问题都能通过使用抗生素来解决,很多养殖户为了减少畜禽疾病获得更大养殖利益,在养殖过程中对动物乱用药滥用药,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当地的环境与土地造成损害,不仅影响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1-3]。违规使用的抗生素经过畜牧业的消化、吸收、排泄等环节进入人体内,损害人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当前乱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我国仍长期缺乏法律规范和有效的监督管理[2]。本文从目前动物饲养环节中抗生素使用现状入手,开展讨论,提出建议,以期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抗生素使用现状
调查发现,2013年我国使用的16.2万t抗生素中兽用占比52%,人用占比48%。我国每一年大约产生21万t抗生素,出口大约3万t,国内用在动物上的就有大约9.7万t,占国内用量的5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对于抗生素的危害不太了解,抗生素乱用滥用现象普遍[4]。
1.1 ***物使用方法不科学
几乎每种抗生素的治疗用量都不一致,同一抗生素用于不同动物上的用量也有差别。现在的养殖基地大多配有兽医,但有些兽医只顾自身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未确诊的情况下开处方,甚至颠倒用药顺序,对于可用廉价青霉素解决的问题,偏偏治疗初期就用高级抗生素,从而导致低级的药物不能完全发挥出作用。有数据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用青霉素治疗时每头猪只需要40万IU,如今用200万IU的效果都不明显。
1.2 盲目、随意用药
目前,我国动物养殖主要聚集在乡村和郊区,这一部分养殖户的文化水平不高,普遍欠缺科学养殖技能和知识,更不了解抗生素残留的危害,仅凭经验养殖,从而出现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将抗生素肆意用在未确诊且无用药指征的疫病上,或用在普通的病毒感染上,经常更换抗生素,或将抗生素当防治疫病的灵丹圣药,这样以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造成了药物浪费。
1.3 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
我国大多数养殖者认为兽药品质不好且用药量少,如果药物使用越多则效果越好。这样以来,就导致抗生素用量增加和长期给药的现象普遍发生。部分兽药生产商为增加销售量,用新的兽药名假冒新药欺骗养殖者,这也间接导致抗生素超量和长期使用情况的发生。
1.4 使用违禁抗生素
从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公开了一些禁用兽药。如农业部2002年公布的一项法规中,就明确抵制***霉素及其盐、酯及制剂在全部的动物性食品中作任何用途的使用,但在禁令下仍有人冒险使用。
1.5 人药兽用
我国法规已明确规定禁止人药兽用,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动物用的抗生素种类不多,又可能是人们对兽药品质不放心,经常出现将人用药给动物用的现象,并且我国有大量生产药的厂家都有仿制出产高等抗生素的本领,这就使动物用抗生素和人类用抗生素基本上同时更新。因此,在目前的宠物治疗、畜禽养殖中,用人类抗生素的情况比较常见,相关品种就有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生素。
1.6 不按规定休药期使用
绝大部分抗生素在机体内的代谢周期是2~14 d。因此,动物在屠宰上市前1~2周就应该停止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我国已经对某些兽药规定了休药期,但某些养殖人员对休药期规定仍不了解,导致饲养动物出栏时还在使用抗生素。
1.7 任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滤渣
抗生素滤渣也就是在制造抗生素时形成的存在极少量抗生素和较高粗蛋白质的工业“三废”。最近,饲料售价不低,因为抗生素过滤的残渣废料干物质里面有30%~40%的粗蛋白,并且滤渣里还存在极少量的抗生素,能降低动物患病几率,所以大批养殖户使用抗生素滤渣。然而,抗生素滤渣未做安全性试验,可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