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议数学活动课.doc

上传者:住儿 2022-06-20 02:08:42上传 DOC文件 16 KB
浅议数学活动课
廖 华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我在此谈谈对数学活动课的理解。

一、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目标,这是衡量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
学生的主体性具体体现在:①师生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②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③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总之,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程能使学生享受做学****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活动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2.活动性。
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它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数学活动课程,突出表现为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外显操作性活动(动手),又包括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脑、手、眼、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正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3.综合性。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这打破了学科界限。例如:学****统计知识后,师生设计了一次“我是村长”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回到家中去了解生活生产情况、设计乡村公路修建、规划一下本村的水利灌溉并画出示意图、农田的综合使用和整体规划怎样更合理……这些既反映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新信息。
同时,学生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受到的教育、能力的发展也是综合的。“我是村长”这一活动,需要学生调查访问、测算、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数学应用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是综合的。它除了培养了学生统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还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而且通过这一数学活动,学生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而且思想品德、美育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一活动体现了数学教育与思想品德、美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寓教育于学****之中,寓教育

浅议数学活动课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15481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