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1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1)1 .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2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3 .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4 .了解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基础初探一、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1 .定义: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2 .类型(1)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等。(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灾害。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啸等。(3)大气扰动产生的灾害。如:海面风灾等。1 .巨浪属于那种类型的海洋自然灾害?【提示】巨浪应该属于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二、
2、风暴潮和海啸1.风暴潮(1)定义:指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平面异常升降现象。(2)特点:往往伴随巨浪,来势凶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3)分布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北方地区,冬季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世界分布:日本沿岸、孟加拉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欧洲北海沿岸(4)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2 .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提示】(1)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2)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
3、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3)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2 .海啸(1)定义: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2)形成: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3)危害: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集中,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3 .巨浪:(1)形成:海洋面积辽阔,稳定的大风往往形成巨浪。(2)分布:大洋中的岛屿、伸入海洋的岬角以及开敞的海岸,最易遭到大浪的袭击3
4、 .为什么大洋中的岛屿易遭大浪的袭击?【提示】大洋中的岛屿周围海洋面积辽阔,如遇大风会形成巨浪,进而受到袭击三、防灾与减灾为了减轻海洋灾害损失,我国现已建成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灾害观测网络,开展了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评估业务;成立了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形成了海洋防灾减灾体系。4 .我国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应该主要位于哪些地区?【提示】主要位于海洋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及其邻近海域。卜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成因发生时间和地点特点危害风暴潮热(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形成的大风热带气旋:夏秋台风影响海区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海上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海水入侵、地下水
5、污染、耕地盐渍化等温带气旋:春秋中高纬度沿海地区增水过程相对平缓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地壳活动后可传播很远起始快、来势猛、极强的破坏力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海底塌陷和滑坡等突发性强破坏海冰气温低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岸冰:封锁航道,使港口瘫痪浮冰:摧毁港口建筑物,甚至撞倒海上采油平台冰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高纬度靠近冰川的海域撞毁船只,危害航行风暴潮1.风暴潮的形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时,风暴潮将来势倍增。2
6、.风暴潮的类型及特点(1)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浙江杭
7、州湾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4.57米,创全球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2)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有发生,一般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中纬度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3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常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此外,还会造成严重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耕地盐碱化。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情况。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正
8、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状、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相对来讲要严重些。4 .易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地区(1)孟加拉国邻近印度洋,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但是隔了10年,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却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2)日本伊势湾顶的
9、名古屋,由于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激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千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3)美国地处中纬,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以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特大飓风暴潮约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记录。(4)荷兰是一个低洼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