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

上传者:伊** 2022-07-01 01:41:35上传 DOCX文件 30.34KB
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_第1页 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_第2页 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_第3页

《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文言文课外阅读(一) 班级 姓名 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12),而国人莫之服(13)。【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

2、穿。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9)犹: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1)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 作宾语而前置。问题探究1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2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应试训练1从下列加点词中,选出一个有“可是”之意的项(

3、 ) A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 例:国人尽服之。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吾道一以贯之。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那么 ( ) 为什么 ( ) 很好 ( ) 您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 子罕不受玉左传 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3)。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5),若以与我(6),皆丧宝也(7),不若人有其宝(8)。” 稽首而告曰(9):小人怀璧(10),不可以越乡(11),纳此

4、以请死也(12)。”子罕置诸其里(13),使玉人为之攻之(14),富而后使复其所(15)。【注释】(1)宋:春秋时宋国。或:有的人 (2)诸:“之于”的合音字。子罕:春秋时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 (3)弗:不 (4)以:把,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玉)。示:给人看。玉人:治玉的工匠。 (5)尔:你。 (6)若: 如果 (7)丧:(sàng)丧失,失掉。 (8)不若:不如。人:各人 (9)稽(j)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之地。 (10)小人:地位低下的自称。怀:怀里揣着。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这里泛指玉器。 (11)越:越过。乡:周代刑侦区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12)纳

5、:交上,献上。请死:请求免于一死。 (13)置:安置。里:古时居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子罕居住之地。 (14)为(wei)è:给,替。之:第一个代献玉者,第二个代玉。攻:加工制作。(15)复:返回。所:处所住地。问题探究1文中的故事展示了两个人的价值观,献玉者和子罕,分别看重的是什么呢? 2文中通过两件事使子罕的形象十分完美,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出来。 应试训练1根据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各写一个成语。小人怀璧 子罕置诸其里2指出加点的词的反义词。 我以不贪为宝 富而后使复其所 皆丧宝也 若以与我 3根据句意解释加点的词。 之 使玉人为之攻之( )故敢献之 ( ) 若若以与我 ( )

6、不若人有其宝 ( ) 4写出文言中相关的人称代词各两个。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三过其门而不人孟子 禹稷当平世(1),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2)。颜子当乱世(3),居于陋巷(4),一箪食(5),一瓢饮(6),人不堪其忧(7),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8)。禹思天下有溺者(9),由己溺之也(10)。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11)。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12),今有同室之人斗者(13),救之(14),虽被发缨冠而救之(15),可也。乡邻有斗者(16),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17),虽闭户可也。”【注释】(1)禹:夏代帝王,原是部落联盟领袖,传说他

7、治洪水有很大功绩。稷(jì):周人的始祖,相传做过尧的农官。平世:太平时代 (2)。贤:认为贤,意动用法。 (3)子颜:颜回。字渊,孔子的弟子。 (4)陋巷:简陋的住处。 (5)箪(dn):古代盛饭的圆竹器。 (6)饮:指水。 (7)不堪:受不住。 (8)同道:相同的原则。 (9)溺:淹没。(10)由:通“犹”,好像。 (11)是以:即以是,因此。其:相当于“之”,的。 (12)易地:交换地位。然:这样。 (13)今:有假如的意思。 (14)救:制止。 (15)虽:即使。被:同 “披”。缨冠:帽绳,本来是从上到下系在脖子上的,这里指因急迫来不及系在脖子上。 (16)乡邻:街坊邻居。

8、(17)惑:糊涂。问题探究1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同道,即有相同的人生观,相同的做人的原则,你认为这相同的原则是什么呢? 2孟子认为如果有同屋的斗殴,应该马上前去制止,而如邻居街坊有斗殴的,就不要去制止。这是什么道理呢? 应试训练1下列选项的加点词与“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是( )A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孔子贤之。 D孰为汝多知乎?2下列“之”字都起指代作用,请分别说出各自的指代对象。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 (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 )3辨析加点词语的古今用法。 救A今有同室之

9、人斗者,救之。( )B警方成功救出两名落崖少女。( ) 虽 A虽闭户可也。 ( )B衣服虽破旧,但很干净。 ( ) 4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项。( )A人不堪其忧。 B三过其门而不入。C颜予不改其乐。 D子罕置诸其里。文言文课外阅读(二) 班级 姓名 幽王击鼓吕氏春秋 周宅酆、镐(1),近戎人(2)。与诸侯约:为高葆土寿 于王路(3),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4),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5),幽王击鼓(6),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7),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8)。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墙 至于后,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

10、于丽山之下(9),为天下笑(10)。【注释】(1)宅:居住。这里你指处于。酆、镐(hào):都在今陕西长安县附近。 (2)戎:大戎,周朝西部少数民族。 (3)为:建造。葆土寿(dào):堡垒一类的建筑物。王路:官道。 (4)即:如果。 (5)尝:曾经。 (6)幽王:西周最后一个君主,昏君。 (7)褒姒(sì ):幽王的宠妃。说:同 “悦”。 (8)因:于是。数(shuò):屡次,多次。 (9)丽山:即骊山。 (10)为:被。问题探究1幽王击鼓的故事与哪则童话异曲同工? 2这个故事传说给人以启示,请你说说:给平常人的启示: 给为官者的启示: 执法者的启示:

11、 应试训练1文章活画了一个昏君的形象,请按要求摘录原文。荒淫: 昏庸: 下场: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指代对象。A为高葆土寿于王路,置鼓其上。 ( ) B裂其衣带相望而不止。 ( )3从文中找出含有和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词的句子,在这个词下加上“”符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是个屡教不改的人。她的刺绣作品,真是爽心悦目。 我曾有过一个梦想4辨析加点字的差异。大 A褒姒大悦。 ( )B树上有碗大的橘柚。 ( ) 因 A他不因有功而自傲。 ( ) B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鼓。 ( ) 老马识途韩非子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春往冬反(2),迷惑失道(3)。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5547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