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



《飞行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行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4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n精密进近与非精密进近的区别:精密进近与非精密进近的区别:精密进近:导航精度高,在着陆前的航段精密进近:导航精度高,在着陆前的航段提供垂直引提供垂直引导导如:如:ILS、MLS、 PAR非精密进近:导航精度较低,在着陆前的航段非精密进近:导航精度较低,在着陆前的航段不提供不提供垂直引导垂直引导如:如:NDB、VOR起始进近航段:消耗高度和着陆前的主要航向调整工作。起始进近航段:消耗高度和着陆前的主要航向调整工作。中间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调整航空器至着陆外形,减速,调整位置,为最后进调整航空器至着陆外形,减速,调整位置,为最后进近作准备
2、。近作准备。等待航段:等待航段: 如果本场繁忙或者空中交通管制需要,航空器可以在等待点排如果本场繁忙或者空中交通管制需要,航空器可以在等待点排队等待空管的进近指令。队等待空管的进近指令。最后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复飞航段:复飞航段:复飞最晚的执行时刻是在复飞最晚的执行时刻是在MAPt,复飞后,可以选择重新,复飞后,可以选择重新加入进近程序,或飞向等待点,或加入航路,飞向其他机场。加入进近程序,或飞向等待点,或加入航路,飞向其他机场。4.1.1 进场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进场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 n标准仪表进场航线:航路标准仪表进场航线:航路IAFn一条一条STAR航线可用于终端区内一个或多个机场。
3、航线可用于终端区内一个或多个机场。nSTAR应适用于尽可能多的航空器类型。应适用于尽可能多的航空器类型。n标准仪表进场(标准仪表进场(STAR)应简单易懂。)应简单易懂。nSTAR应从一个定位点开始。应从一个定位点开始。nSTAR应包括空速和高度高的限制(如有),这些限应包括空速和高度高的限制(如有),这些限制要考虑有关航空器的运行能力,并与运行单位协商制要考虑有关航空器的运行能力,并与运行单位协商后确定。后确定。 n有多条跑道的机场,应制定不同着陆跑道进场程序之有多条跑道的机场,应制定不同着陆跑道进场程序之间的间的STARSTAR的过渡。的过渡。4.1 进场航段进场航段nDME弧可以为一条进
4、场航线的全部或部分提供航迹引弧可以为一条进场航线的全部或部分提供航迹引导。导。DME弧的半径最小为弧的半径最小为18.5km(10NM) ,圆弧可,圆弧可在在IAF或之前连接直线航迹,在这种情况,圆弧和航或之前连接直线航迹,在这种情况,圆弧和航迹的交角不得超过迹的交角不得超过120 。如果交角超过。如果交角超过70,应指,应指定一条前置径向线,提供至少距离为定一条前置径向线,提供至少距离为“d”的提前量的提前量( d=r*tg(/2) ,r为转弯半径;为转弯半径; 为转弯角),帮助为转弯角),帮助引导转弯。引导转弯。 如果空域或地形允许且如果空域或地形允许且IAFIAF是导航台而非定位点,是导
5、航台而非定位点,可以不用专门设计进场航线,可以允许航空器从任意方可以不用专门设计进场航线,可以允许航空器从任意方向飞向向飞向IAFIAF,即,即全向进场全向进场,由于全向进场的飞行路线不固,由于全向进场的飞行路线不固定,必须通过设置定,必须通过设置最低扇区高度(最低扇区高度(MSAMSA)保证航空器飞行保证航空器飞行安全。安全。1. 采用采用VOR或或NDB作航迹引导台作航迹引导台 (1)进场)进场航线航线长度等于或超过长度等于或超过46km(25NM) 进场航线距进场航线距IAF超过超过46km的部分,按照航路划设保的部分,按照航路划设保护区,保护区宽度从护区,保护区宽度从IAF之前之前46
6、km处减少,收敛角为轴处减少,收敛角为轴线两侧各线两侧各30。直到达到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宽度。直到达到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宽度。4.1.2 标准仪表进场的保护区标准仪表进场的保护区 (2)进场航线长度小于)进场航线长度小于46km(25NM) 当进场航线长度小于当进场航线长度小于46km,保护区宽度从进场航线,保护区宽度从进场航线开始从轴线两侧各开始从轴线两侧各30度收敛角直至到达起始进近航段规定度收敛角直至到达起始进近航段规定的宽度。的宽度。(3)转弯保护)转弯保护 进场航段距进场航段距IAF46km以前的部分,转弯保护按照以前的部分,转弯保护按照航路转弯处理,而距航路转弯处理,而距IAF不超
7、过不超过46km的部分,则使用的部分,则使用起始进近的航向改变部分保护区处理。起始进近的航向改变部分保护区处理。(4)沿)沿DME弧进场弧进场 当采用沿当采用沿DME弧进场时,进场航线沿弧进场时,进场航线沿DME弧距弧距IAF超过超过46km的部分,按照航路划设保护区,保护区的部分,按照航路划设保护区,保护区宽度从宽度从IAF之前之前46km处减少,在沿处减少,在沿DME弧弧9.6km距离距离范围内逐渐减少,应直至到达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宽范围内逐渐减少,应直至到达起始进近航段保护区宽度。度。 当进场航线沿当进场航线沿DME弧长度小于弧长度小于46km,保护区的宽,保护区的宽度从进场航线开始在沿
8、度从进场航线开始在沿DME弧弧9.6km距离范围内从轴线距离范围内从轴线两侧均匀收敛直至到达起始进近航段规定的宽度。两侧均匀收敛直至到达起始进近航段规定的宽度。4.2.1 起始进近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起始进近航段的航迹设置准则 起始进近航段:从起始进近航段:从IAF至至IF结束,可以没有起始进近航段。结束,可以没有起始进近航段。1. 航迹引导航迹引导 起始进近航段通常要求航迹引导起始进近航段通常要求航迹引导(VOR/NDB/DME) 也可采用也可采用DME弧或推测航迹,但推测段距离不得超过弧或推测航迹,但推测段距离不得超过19km(10NM) 在进入起始进近航段需要设置等待程序,等待点与在进入起
9、始进近航段需要设置等待程序,等待点与IAF应一致。如果无法实现,则应一致。如果无法实现,则IAF应位于等待航线的应位于等待航线的入航等待航线上。入航等待航线上。4.2 起始进近航段起始进近航段 在传统飞行程序中,起始进近航段的形式包括在传统飞行程序中,起始进近航段的形式包括直直线进近、沿线进近、沿DME弧进近、反向或直角程序进近和推测弧进近、反向或直角程序进近和推测领航领航。4.2.1 起始进近航段形式起始进近航段形式直接进近:直线进近、直接进近:直线进近、DME弧进近。弧进近。反向进近:直角程序、基线转弯、反向进近:直角程序、基线转弯、450/1800程序转弯、程序转弯、 800/2600程
10、序转弯。程序转弯。 (1)直线进近)直线进近 起始进近航迹与中间进近航迹的夹角起始进近航迹与中间进近航迹的夹角120。当夹角超过当夹角超过70时,则必须确定一条径向线、方位线、时,则必须确定一条径向线、方位线、雷达引导或雷达引导或DME距离提供至少距离提供至少4km(2NM)的提前量,)的提前量,帮助引导转弯至中间航迹。帮助引导转弯至中间航迹。超过超过120,应考虑直角航线、反向程序或推测航线。,应考虑直角航线、反向程序或推测航线。(2)沿)沿DME弧进近弧进近 DME弧可以为部分或整个起始进近提供航迹引导。圆弧可以为部分或整个起始进近提供航迹引导。圆弧弧的的半径半径最小半径为最小半径为13k
11、m(7NM)。圆弧应在)。圆弧应在IF或之前与或之前与航迹连接,但圆弧切向与航迹的交角不得超过航迹连接,但圆弧切向与航迹的交角不得超过120度。如果度。如果交角超过交角超过70度,则必须确认一条径向线提供至少度,则必须确认一条径向线提供至少4km的提前的提前量,帮助引导转弯至中间航迹上。量,帮助引导转弯至中间航迹上。4.2.2 直接进近保护区直接进近保护区 起始进近航段没有标准长度,但其长度必须满足程序起始进近航段没有标准长度,但其长度必须满足程序对高度改变的要求。对高度改变的要求。宽度:起始进近分为主区和副区两部分,主区宽度为宽度:起始进近分为主区和副区两部分,主区宽度为航迹两侧各航迹两侧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