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养生本草研究



《五脏养生本草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脏养生本草研究(5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五脏养生本草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 孙晓生教授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邓铁涛教授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首席科学家。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五脏养生从五行到五脏相关(邓铁涛从五行到五脏相关(邓铁涛2005年)年)“数生于手数生于手”(郭沫若)五行猜想(郭沫若)五行猜想 古人计算天然工古人计算天然工具具灵枢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二十五人:五行与体质和气质:五行与体质和气质Network Optimization Exp
2、ert Team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组合整体,生理功能、病理特点都与之有关。(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各司其责,分工合作,相互联系。 符号、模型、五个功能系统符号、模型、五个功能系统 本脏当旺之脏 相关脏生克制化 协调平衡 治疗角度: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系统用药 张元素医学起源中“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养生角度:灵枢天年:“五脏坚固,故能长久” 灵枢本藏:“五脏皆坚者,无病。”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在世界文化当中,惟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李约瑟v不得病、少得病、迟得病、带病不得病、少得病、迟得病、带病延年、提高生活质量延年、提
3、高生活质量v增加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增加生命的长度与宽度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巴黎宣言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v承载千年养生文化,引领健康发展方向承载千年养生文化,引领健康发展方向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养生概论n何谓养生?养生(health maintenance)是有明确目的的自主的保养生命的行为。n何谓养生学?养生学就是研究如何维持并增强健康,预防疾病,对抗衰老,增加生命数量与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并探讨和说明其机制的一门学问。n整体健康(global health)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4、视机体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整体,视健康为多维的系统。整体健康观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躯体、心理和社会性诸方面共同成长和协调发展,要求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nWHO 战略目标 (health for all by years 2,000,all for health,health for all)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生命数量(quantity of life):指个体生存时间的长度,也就是寿命。n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指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
5、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生命质量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况之间的差距,该距离越大,生命质量就越差。n目的:维持健康,增加生命数量(即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n内容 : 一般养生 老年病痛的防治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在中华养生学这一领域,投入人员之多、研究范围之广都是西方摄生法难以企及的。世界上还有那个民族比中华民族的养生学理论更丰富呢?n摄生法(Regimen)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 十分重视饮食、锻炼、按摩及海水浴等自然疗法对健康的作用,他曾著谈饮食(On Diet),探讨多种食物对健康的益处以及其调制方法。n中
6、世纪欧洲医学中心意大利医学家萨勒诺,著有一部韵文体养生歌诀养生训(Regimen Sanitatis)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睡眠、休息、娱乐、性生活及精神状态等),阐述养生保健问题,至今仍有24种抄本存世。n 英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公元1561-1626年)就著有论养生。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养生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源远流长,亘绵数千年,为中华民族的保健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n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识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制,研究各种颐养身心,增强
7、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方法的科学,是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实践的实用科学。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纳入医学领域的养生文化特点:n融儒家、道家、佛家、医家、武术、杂家等诸家学说于一体,尽取所长。n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n与临床医疗实际相结合。n道、儒、佛、杂、医学各派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内容。但无论何种流派的养生观,都是在中华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中国文化和科学的重要论题之一 n人们最为关注的论题之一n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有保身长全的养生思想和方法黄帝内经上工
8、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思想n历代行之有效的方法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养生学文献浩如烟海n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身体、保持和增进健康的方法 唐以前60余种,唐以后100余种饮膳正要n具有抗老防衰、补益阴阳作用的药物在古代常被人们作为养生之用,以达到健身强体、提高生存质量、延缓衰老的目的。n神农本草经n名医别录n唐代新修本草载药850种n本草纲目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删繁就简,去粗取精n符合时代发展的形势n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n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n所当然地从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中补充营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研设计
9、,研究传统的养生术。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养生饮食 中医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内经中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饮食讲究的是根据季节变化因时施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灵枢五味“脾病者,宜食粇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n元忽思慧饮膳正要n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n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n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n冬气寒,宜食黍以热之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四时五味养脏法素问金匮真言论
10、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五味平调五脏之气素问宣明五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古往今来,人体保健包括食物、药物两方面,理论基础之一是五味。经过千百年无数次人体上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形成一套系统理论。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千古不变话题千古不变话题 饮食五味水谷精微n现代营养学:蛋白质,脂肪,糖(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水。n中医:“非营养要素”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n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苦寒无毒、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苦寒无毒、
11、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n中药学中药学:清热解暑、明目解毒:清热解暑、明目解毒n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1. 维生素维生素B1含量居瓜类之首含量居瓜类之首 2. 维生素维生素B17对癌细胞有杀伤力(日本)对癌细胞有杀伤力(日本) 3. 提高免疫力、巨噬细胞(美国)提高免疫力、巨噬细胞(美国) 4. 类似胰岛素物质降血糖类似胰岛素物质降血糖 5. 一种脂蛋白有抗癌作用一种脂蛋白有抗癌作用 6. 提取止痛药提取止痛药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苦瓜 (葫芦科 ,Momordica Charantia )n出处:滇南本草 n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