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阅读及答案



《陕西文化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文化阅读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陕北窑洞 广袤浩瀚的黄土高原上, 山峦叠嶂, 沟壑相衔。这儿的山、沟, 星罗棋布,点缀在黄土高原上,点缀着一孔孔圆弧形的洞穴,洞穴的 口上又镶嵌着一扇扇花格格样儿的木门窗。 这镶嵌着花格格样儿木门 窗的洞穴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之北。 因而,人们便习惯性地称镶嵌着 花格格样儿木门窗的洞穴为陕北窑洞。 陕北住窑洞是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千年的战乱, 除了 黄帝陵周围满山苍松翠柏, 其他地方难得看到成片的林木, 盖房的木 料很缺乏,加之陕北气候寒冷,风沙又大,一般砖木结构难以抗寒。 而黄土高原土层厚实 , 粘性大,无杂质, 只要肯花力气, 掏好的窑洞是 很好的栖身之所,除了门窗用一点木料,壁柜、
2、锅台等等因地制宜, 就地掏挖而成。 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 到暖洋洋的。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窑 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 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 窑里开过会。 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 地形合 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 墙,就成了一个小院。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 一孔大窑洞隔 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 平地也能挖土窑。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 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 平展展一片。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 深挖
3、,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 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 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 安全,实用, 省料。 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 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 石块互 相挤压,非常稳固。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 四周砖砌, 门面彩绘题词, 很是美观。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 上下五六层 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 任住当中, 男女生分住两边。 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 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 窑。 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正面是门窗。 以前都是纸糊的窗棂,现 在也兴铝合金推拉窗了
4、。 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 两者是窑内的特有设 置。煤炉烧陕北人叫做钢炭的块煤,火力很大,整天都有热开水。炕 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 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 再经窑壁通 向窑顶的烟囱。炉子烧着,炕和墙总是温温的,被窝总是暖热的。所 以客人一来 , 就请上炕暖和暖和。但是火力过大了,石板发烫,容易 烤坏被褥。 南方人到陕北总要这么经过一次才有体会。 有经验的人外 出时,在炕皮和芦席间常插进一根木棍把芦席抬起一点。 窑内还可以 向一边打一孔套窑,只开窗,没有门,扩大居住面积,提高私密性。 窑和窑的隔墙厚度至少一米,很坚固。(本文有改动)12本文围绕陕北窑洞这一说明对象, 采用了 的说明 顺序,
5、首先介绍陕北窑洞的环境和条件,然后介绍 了 ,接着 说明 了。(3 分)13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自然段则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 说说第一自然段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的作用是什么?( 3 分)14认真阅读选文, 说说窑洞与普通民居住房相比有哪些优点?3 分)15文章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3 分)16文章第自然段“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 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 ”一句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 分)陕北的山祁玉江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 说它神奇而美妙, 并不只是 因为它的地下埋
6、藏了多少石油、煤炭、 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 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 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 更 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 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 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 !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 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 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 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
7、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 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 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 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 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 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 !我甚至 怨恨大山, 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 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 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 使这里的人们 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 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
8、能走出大山。 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 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 雄狮,像头头大象, 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 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 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 是什么。 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 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 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 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 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
9、那样的甜蜜。 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 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 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 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 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 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 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 心灵得到了净化, 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蓦然有一种返 璞归真的感觉。 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 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 那么多悲欢离合的
10、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 等信天游歌曲; 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 抗日战争的出发 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 13 年;为 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 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选自 2009 年 4 月 13 日人民日报,有改 动) 11第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 分)【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 2 分。若答“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得 1 分。共 2 分。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5 分 )(1)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11、 ?(2 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2) 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3 分 )【答案】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 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评分标准: (1)能答出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2得分。共 2 分。(2)能答出山“纯净”、“寂静”的特点,2得分;答出山对人的影响, 得 1 分。意思对即可。共 3 分。 13比较阅读第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任选一题 )(3 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