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析五泻心汤

上传者:97****76 2022-07-12 00:24:52上传 PPT文件 1.27MB
浅析五泻心汤_第1页 浅析五泻心汤_第2页 浅析五泻心汤_第3页

《浅析五泻心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五泻心汤(2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浅析五泻心汤浅析五泻心汤14级硕士五班刘梦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痞痞”之各家解析之各家解析方药及意义方药及意义原文及释义原文及释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原文及释义原文及释义:“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本条论述寒热错杂的呕吐证治。症见上有呕本条论述寒热错杂的呕吐证治。症见上有呕吐,下有肠鸣,中有痞阻,乃因寒热互结于中吐,下有肠鸣,中有痞阻,乃因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调所致。因其病变在中焦,古以焦,升降失调所致。因其病变在中焦,古以“心下痞心下痞”为其主要特征。方用半夏泻心汤。为其主要特征。方用半夏泻心汤。 “伤

2、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伤寒论149条条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原文及释义原文及释义: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3、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4、,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心汤主之。” 伤寒论伤寒论163条条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原文及释义原文及释义: “伤寒出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伤寒出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太阳中篇伤寒论太阳中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伤寒论“心下痞,心下痞, 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主之。” 伤寒论伤寒论154条条 五泻心汤的病机关键五泻心汤的病机关键:v五泻心汤,即半

5、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 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痞证之剂。1、病位:少阳枢机2、病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互结,虚实错杂3、疑问:人体诸多病理变化之中,可以出现寒热并存,错杂相见,如表寒里热、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等,但是同一脏腑怎么出现寒热并见?“痞”之各家解析:方论 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090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