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中的五首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禹锡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诗歌所表现的作者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一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杜牧的"赤壁"是咏史诗,作者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假设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利者就可能是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出了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现不幸被俘,决心以死明志,大方悲凉,感人至深。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着名
2、的作品之一,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养浩的"山坡羊潼关心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诗歌,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比七年级有很大提高,初步掌握了一般诗歌的学习方法,能自选角度切入诗歌学习。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他们在理解本课诗歌含蓄深
3、刻的人生体验时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语言感悟诗意,突破难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2、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4、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讲究和他的韵律美。过程和方法目标: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那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
4、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四、重点难点重点: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2、学习古诗词优美、意蕴丰富的语言。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五、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形象的展示一些作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结合优美的画面感受诗词的境界。2、明确学习
5、容,提出预习要求: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以便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标画出不理解地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品味古诗词优美、意蕴丰富的语言。六、课时安排 拟定3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千百年了脍炙人口。通过学习和吟诵,能得到美的熏,提高文化品位。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出示课题见PPT课件二、学习"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听录音读,
6、注意感受其中的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节奏、感情。、简介作者见PPT课件4、师生共同读品诗句。教师导学:这是一首赠答诗,选自"全唐诗",作者禹锡,字梦得,现省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唐敬宗宝历二年 ,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应诏京师,途经,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二十八使君",对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禹锡写了这首诗答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理解诗意: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容。简析诗歌品评全诗,按以下问题进展赏析: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什么样的
7、心情.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结合诗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参考答案: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屡次迁徙遥远地区。心情痛苦而又寂寞。用"闻笛赋和"烂柯人典故,描写了自己被贬二十余年老友已逝,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景况,抒发自己对老友的思念和无限悲哀惆怅之情。这两句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遥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
8、承当呢 .而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但这两句诗客观上包含着事物新代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点明酬赠之意,答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5、总结背诵齐读这首诗并背诵。板书设计长期遭贬,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归来感慨,世事变迁用典 怀恋、惆怅感慨身世、展望未来比喻、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感赠言、振奋精神 积极、昂扬学习"赤壁"1、简介作者,导入诗作。2、听录音读,注意感受其中的感情。3、朗读,注意读出节奏、感情。4、师生共同读品诗句。教师导学:这是一首咏史诗。名为咏史,实是咏怀。学习这首
9、诗,要注意诗中杜牧一传统看法的诗句。参照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探究: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诗人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在联系.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 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时机被人记起。正由
10、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小结:"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
11、叙事抒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出来,最后到达了感情的炽点。四、总结通过对两首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我们的的情感,冶我们的情操,有利于培养我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五、作业1、齐读背诵、默写所学的这两首诗。2、品析下面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作业,全班集体及指名背诵前二首诗。二、学习"过零丁洋"、读。听录音读,注意感受其中的感、朗读,注意读出节奏、感情。3、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