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代表性艺术品



《汉代代表性艺术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代表性艺术品(1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汉代代表性艺术品 瓦当 何谓瓦当 含义:瓦当俗称瓦头,是中国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是处于房檐部的一个筒瓦的端头,上面常有装饰性的图案和文字。它既便于屋顶漏水,又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 汉 成山瓦当汉 大家常完瓦当汉 鼎胡延寿保瓦当汉代雕塑 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 林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饰雕塑等方面,均 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 石刻作品上。雕像一般都是全身体,通过肢体的姿态和
2、动作来突出被雕刻者的心理活动。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 林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饰雕塑等方面,均 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 石刻作品上。雕像一般都是全身体,通过肢体的姿态和动作来突出被雕刻者的心理活动。李冰石像东汉石俑,以河北望都2号墓出土光和五年(182)雕刻的骑马石俑最为出色,通高79厘米,刻画一位买鱼沽酒、骑马而归者怡然自得的神态,马腹与基座之间已作镂空处理,显示圆雕技艺益趋成熟。四川省出土东汉
3、石俑较多,其中,重庆江北区鹅石堡东汉墓出土3件伎乐石俑,姿态或坐或立,以刀法简洁、形象生动见称;峨眉双福乡出土农夫、部曲、伎乐等石俑,以形象丰满、神态淳朴见长;芦山石马坝出土2件镇墓石俑,或持锸执箕,或执斧捉蛇,以形貌狞猛为特色。东汉石刻艺术的成就还体现在造型劲健的大型动物雕刻上。山东临沂石羊岭出土的1对石羊(故宫博物院),高95厘米,用矩形石材雕成,胸前分别镌刻“永和五年”(140)、“孝子孙侯”、“孙仲乔所作羊”等隶书刻铭,形象古朴典雅,富有装饰趣味。雕造于桓帝延熹(158167)年间的汉汝南太守宗资墓石天禄与石辟邪,高约165厘米,虽遭风化剥蚀,仍具挺拔豪迈之气势。河南洛阳孙旗屯出土的石
4、天禄与石辟邪,高109厘米,身长166厘米,躯体矫健,神态威猛,保存状况最佳。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1对石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1对石狮、四川芦山杨君墓石狮及雅安姚桥高颐墓石辟邪等,均属东汉晚期的优秀石刻。霍去病墓石雕群霍去病墓石雕群,被认为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的石匠雕制的 ,可认为是与昆明池石刻同出于皇家石雕工匠之手 ,因而两者的风格十分相似。霍去病墓距汉武帝陵东北约1 000米处。他生前为武帝远征匈奴 ,屡建奇功 ,受宠之余 ,却留下“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爱国主义豪言壮语 ,死时年仅2 4岁。武帝痛惜之际 ,特命人将霍将军墓修造成象征其卓著勋业的祁连山形
5、,山冢的上下 ,还刻置了一批大型石雕,有虎、熊、牛、马、猪等形象 ,以此衬托出祁连山景的雄伟壮观 ,其中最著名的石雕就是“马踏匈奴像”。这些石雕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以其粗朴雄浑的气势,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艺术爱好者和游人。其艺术的魅力在于他们主要是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抽象技法,简括而又传神地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例如,其中的卧虎 ,造型浑厚雄奇,刀法单纯洗练,石纹简括,它不作张牙舞爪之状,却显得沉稳有力,其犀利的目光足以收到震慑人心的效果。再如,石猪的表现手法也是象征主义的 ,其肢体与身躯浑然一体,细部略加刻划即现出形象的本质特征。汉陶塑品种增多。反映农业生产的作品,有广东佛山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