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二)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二)(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苏轼词两首与学案(二)必修教案0113 19:52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二)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1037 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 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 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 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 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 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 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 庭坚被
2、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 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 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后派往黄 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谴 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日 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赤鼻矶 (当地人误以此 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 (1082)。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
3、他已 45岁,故词中有“早生华发” 一 语。“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 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 幸庶几免矣。”一一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三、词句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宽广的背景和阔大的气势沉郁苍凉的 情调。羡慕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流露出他被贬黄州的失意心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火烧赤壁时代、地点、事件、人物。“人道是”苏知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黄州,他真正用意不是考证“赤壁” 本身,只是“借地抒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环境,气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