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2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计划编制说明及要求

上传者:jc****2 2022-07-15 16:20:15上传 DOC文件 50KB
2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计划编制说明及要求_第1页 2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计划编制说明及要求_第2页 2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计划编制说明及要求_第3页

《2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计划编制说明及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计划编制说明及要求(1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编制提纲及要求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的编制与审批工作,依照鲁政办发201040 号关于做好全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意见(试行) 、鲁煤搬迁2009148 文件加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管理工作的意见 、鲁政办发200527 号文件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控制标准 、鲁政发(1999)24 号文件, 山东省搬迁压煤建筑物暂行规定 、 建筑物、铁路、水体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 煤矿测量规程等有关规定及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编制提纲 ,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的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的编制

2、工作。二、基本要求1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和单位编制压煤村庄搬迁方案 。2压煤村庄的搬迁必须贯彻生产上需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充分开发矿产资源的原则。3 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的编制应遵循搬迁新址不压煤、不二次搬迁的原则,要考虑邻近矿井的关系。搬迁新址要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出行交通便利。4、 压煤村庄搬迁方案内容应客观、真实、准确和全面,依据充分、结论明确。25 压煤村庄搬迁方案应统一使用现行法定计量单位。三、 压煤村庄搬迁方案编写具体要求( (一一) )封面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煤矿名称+村庄名称+搬迁方案,其中煤矿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的名称一致。2报告编制单位:有资质的机构和单位。3报告

3、编制时间:报告最终提交时间。( (二二) )封二封二按报告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编制单位与部门名称、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正式报告的封二须加盖编制单位或部门的印章(资质章) 。3(三)正文目录(三)正文目录1前言.页码2矿井概况.页码矿井位置及自然地理.页码矿井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矿井地质特征.页码煤层特征.页码矿井水文地质.页码开采技术条件.页码3矿井生产接续.页码采区概况.页码开采煤层与顶底板条件.页码采区地质构造 .页码采区水文地质.页码工作面接续计划.页码4压煤村庄概况与压煤量.页码压煤村庄概况.页码压煤量计算.页码压煤村庄对生产的影响分析.页码5村庄下压煤开采的基本对策.页码

4、6压煤村庄建筑物采动影响分析及村庄下压煤开采方案.页码建筑物破坏等级的划分标准.页码4村下压煤开采地表采动影响预计.页码村下压煤开采地表采动影响分析评价.页码压煤村庄搬迁的必要性分析.页码7压煤村庄搬迁经济效益与技术可行性分析.页码经济效益分析.页码技术可行性分析.页码8村庄搬迁方案.页码村庄搬迁时间安排.页码村庄搬迁新村址的方案.页码塌陷区治理.页码资金筹备情况.页码9主要结论.页码(四)建议报告编写内容(四)建议报告编写内容1前言简述报告编制的目的意义以及村庄搬迁紧迫性和必要性,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资料。2矿井概况位置与交通2.1.1 位置矿井所在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现井田的自然边界线

5、、技术边界线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附拐点坐标表),周边矿井名称与周边矿井的边界关系等。52.1.2 交通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附位置交通示意图,图中要尽量有线段比例尺,矿井应基本位于图的中央并醒目。自然地理2.2.1 地形、地貌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极值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井口标高、工业广场地面标高。2.2.2 地表水系矿区及井田地表河流的概况。水库的名称、位置、库容量。冲沟的发育情况。塌陷积水区的位置、面积、最大积水深度。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地面潜水位标高和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要说明观测时

6、间、观测位置、资料来源等)。2.2.3 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所属分区,概述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大震级及地震烈度。2.2.4 气象历年平均气温、极值气温;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值降水量及其年份、历史一次最大降水量及其日期、雨季时间;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最早霜、雪日期;年平均相对湿度,极值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量、极值蒸发量。矿井生产建设情况6建矿批文、依据地质报告名称及审查批准情况;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参与设计开采的煤层及资源储量情况、服务年限;矿井建设单位、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现核定能力。周边矿井开采情况。矿区范围内古空区、古井分布。矿井的采出煤量及保有资源储量。矿井地质特征2.4.1 地层

7、由老至新,按新的地史年代划分,详细说明井田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出露、揭露情况;极值厚度、平均厚度、厚度的变化、主要岩性及沉积特征变化、古生物组合特征、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附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2.4.2 构造简要说明井田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主要构造格局、主要构造线的展布方向、分组及切割关系,岩浆活动的年代、主要岩性、最高侵入层位等(附区域构造纲要示意图)。说明井田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按断层的展布方向分组情况,落差100m、10050m、5030m、3010m 的断层数量,落差10m 的断点数及小断层组合情况,二、三维地震勘探区的断层控制情况。主要褶曲构造的名称、性质、位置、两翼地层产状、轴向、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929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