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虚词(18个)梳理(终结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虚词(18个)梳理(终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虚词(18个)梳理(终结版)(2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文言虚词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虚词常见虚词”共共1818个:个:而、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在文中的用法”意为对该虚意为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进行细致推敲。进行细致推敲。而(连词)而(连词)一、连词表并列:译为“又”“和”或不译。例句:黑质而白章例句:黑质而白章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句:图穷而匕首见例句:图穷而匕首
2、见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转折:译为“但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例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表修饰: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句:朝而往,暮而归例句:朝而往,暮而归表目的:译为“为了”“为的是”。例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例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因果:译为“因而”。例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例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二、通“尔”、“你”。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三、固定结构【而已】 放句
3、末,表限止的语气,译为“罢了”。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如是而已。【而后】才,方才。例句:三月而后成例句: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 用反问语气表更进一层。例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例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能鸣也。而况石乎【既而】 【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句: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例句: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欲绝 何(疑问代词、疑问副词)何(疑问代词、疑问副词) 一、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词“哉、也、者”等,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句: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
4、修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也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译为“哪里、什么”。例句:例句:大王来何大王来何操操;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作定语,译为“什么、哪”。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 二、疑问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怎么”。例例句:夫子何哂由也;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句:夫子何哂由也;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常与“其”连用。例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至于誓天例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三、通“
5、呵”,译为“喝问”。例句:例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四、固定结构 【何如】【如何】【若何】【若何】【奈何】【奈何】用法相同,表示询问怎样处置,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或“对怎么样、把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句:例句:樊哙曰:樊哙曰:“今日之事今日之事何如何如?” ” (怎么样)(怎么样) 骓不逝兮可骓不逝兮可奈何奈何, ,虞兮虞兮虞兮虞兮奈奈若若何何 (乌骓马不乌骓马不往前往前跑了,跑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虞姬啊,我虞姬啊,我又又该拿你怎么办呢?该拿你怎么办呢?)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如土石土石何何?” 以君之力
6、,曾不能损魁(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ku)父)父(f)(f)之丘,之丘,如如太太行、王屋行、王屋何何 【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例句:例句:何以何以战战 【无何】不多时、不久 【何乃】怎能 例句:例句:何乃何乃太区区太区区乎(介词、语气词)乎(介词、语气词)一、介词(同“于”的前两种用法)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或对象,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同、给”。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2、表比较,译为“比、胜过”。例句: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二、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句:儿寒乎?欲食乎例句:儿寒乎?欲食乎(表疑问语气);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表反问语气)(表疑问语气);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表反问语气)用在句末,表揣测或商量语气,译为“吧”。例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例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庶几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译为“啊、呀”。例句:呜呼例句: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是蛇者乎用在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句:胡为乎惶
8、惶欲何之。例句: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三、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例句:浩浩乎,恢恢乎例句:浩浩乎,恢恢乎乃(副词、代词)乃(副词、代词)一、副词表判断(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例句:例句:嬴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夷门抱关者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顺承(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先后),译为“于是”“才”“这才”“就”。例句:例句:陈涉乃自立为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陈涉乃自立为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上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表出人意料(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反而”。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表轻微的转折(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只(是)”“仅仅”“甚至”。例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例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二、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如此”。例句:例句: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得吾心三、【无乃】恐怕例句: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例句: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乃尔是过与乃后乎;
10、无乃尔是过与 【乃尔】这样例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例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其(代词、副词、连词)其(代词、副词、连词)一、代词1、人称代词,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的、它、它们的”。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壁闻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壁偶尔活用为第一人(我的、我、自己)称或第二人称(你、你的)例句:而余亦悔其例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2、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
11、里”。例句: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例句: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也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二、副词1、表祈使、商量或命令语气,译为“可”“还是”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志2、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句:其皆出于此乎例句:其皆出于此乎3、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句:其孰能讥之乎例句:其孰能讥之乎三、连词 1、表示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例句:例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其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