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2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当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化学反应会释放能量。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存储在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从而使化学能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P50 交流研讨:“即热饭盒”涉及的反应原理:_。写出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_、Fe2O3 是氧化剂、Al 是还原剂。热能以上反应过程都是化学能转化为_。Mg2H2O=Mg(OH)2H2铁路工人经常利用铝热剂来焊接钢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答案:铝热
2、剂的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铝粉的混合物。高温下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铁熔化后流入钢轨缝隙,这样就将两块断裂的钢轨焊接在了一起。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_。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有_产生2.铜片插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无明显现象(1)P50 活动探究:气泡(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流出,经过导线流向_(正极),氧化剂在_上得到电子发生_反应,即 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形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气分子从铜片上逸出。同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_移动
3、,阳离子向_移动,从而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这样,就完成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过程。失去锌片铜片正极还原负极正极锌原子_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从_(负极)原电池的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4常见电池目前市场上的电池有_(又称一次电池)、_(又称二次电池)和_等。_具有能量转化率高、能长时间提供电能等
4、优点而应用于航天和军事领域。人们不仅利用化学反应制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还利用化学反应开发出各种分析技术来确定_、_以及测定_等。例如,在农业生产和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了解_,以做到合理施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目的;在病理诊断化验、药品质量鉴定、环境监测等领域,则需要利用化学反应对_。其实,人们在利用化学反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实质的认识。干电池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各种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有关组分的含量样品进行分析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土壤1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5、(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4)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2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1)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一般说来,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该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镁、铝和 NaOH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相对不活泼的金属铝作负极,而较活泼的金属镁作正极。原因是镁与 NaOH 溶液不反应,而铝则反应。(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外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3)根据内电路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的正极,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4)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正极:得到电子,发生
6、还原反应,现象是金属的析出或 H2的放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实验室用粗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 H2,加快反应速率;用纯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 H2 ,可加入少量的CuSO4 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正极。如有两种金属 A 和 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 A 极溶解,B 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泼性为 AB。(3)制造多种化学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实用电池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能产生稳定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