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陈柏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陈柏年)(1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代替代替GY/T106-1992陈 柏 年广播电视技术标准21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术语、频率配置、传输方式、系统的综合业务、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安全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频段为51000 MHz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规则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3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GB15881979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 GB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GB/T36591983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 GB/T65101996电
2、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T74001987广播电视名词术语 GB/T740119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Y/T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Y/T1291997 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 GY/T1311997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43定义定义 3.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 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3.2付费电视付费电视pay TV 采
3、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方可收看的电视节目。 3.3前端前端head end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5 3.4远地前端远地前端remote head end 设置在远地,经过电缆、微波、光缆等地面通路或卫星线路向某一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传送远地信号的前端。 3.5本地前端本地前端local head end 设置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服务区域内,直接与干线系统或与作干线用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6 3.6中心前端中心前端(分前端分前端)hub head end 一种辅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其输入来自本地前端及其它可能的信号
4、源。 3.7分配点分配点distribution point 双向系统中从干线取出信号馈送给支线和(或)分支线的点。 注:在某些情况下,分配点可直接与前端相连。在双向系统中,分配点即为交汇点。7 3.8干线系统干线系统trunk feeder system 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 3.9双向有线电视双向有线电视twoway CATV 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 3.10邻频道传输邻频道传输adjacent channel transmission 两路或多路电视广播信号采用相邻频道配置的传输方式。8 3.11增补频道增补频道a
5、dditional channel 无线电视广播频段以外,仅供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使用的补充频道。 3.12电平电平level 信号功率(P1)与基准功率(P0)比的分贝值,即:10lgP1/P0。通常也用dBV表示。即以在75上产生1V电压的功率(0.133W)为基准。 注:电视信号的“功率”是指图像载波调制包络峰值(即同步头)功率。9 3.13输出光功率输出光功率output light power 光发射机或光放大器输出端口测得的平均光功率,以dBm表示。一、修订目的一、修订目的1. 原标准(GY/T106-92)已不能适应有线电视的发展。2. 随着技术发展和传输内容及容量增大,修订部分不合
6、理的规定。 A. 单一的同轴网结构向HFC结构发展 B. 单向传输HFC网向双向HFC网发展 C. 双向HFC已成为城域网交互式宽带综合信息网的基础结构 D. 传输容量巨大 E. 由单一模拟信号传输发展到模拟/数字信号混合传输。11修订目的修订目的3. 有线电视系统正向交互式宽带综合信息网发展过渡。一网多功能是宽带网建设的指导思想。4. 正确合理地规划频率资源,并且与国际标准接轨。规定:565MHz为上行传输频段 6587MHz为过渡带 871GHz为下行频段与国际标准接轨 国际电联的ITU-TJ.112建议附录A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70628-10建议二、修订内容二、修订内容2.1 频
7、率的规划频率的规划频率范围(MHz) 业务内容 5 65 上行业务 65 87 过渡带 87 108 广播业务 110 1000 模拟及数字电视,数据业务 下行业务 修订内容修订内容 2.2 技术处理技术处理 a. 565MHz 上行频率资源相对丰富 b. 871G 下行传输难度相对降低 fmax/fmin=宽带系数 c.关于频率资源的安排 城域网通过广域网与另外的网络互连。其频率的安排利用没有也没有必要规定,可以按ITU-TJ.112建议的规划。频率最高端以安排TV信号最佳。 下行频段弃用15CH原因 1、扩展上行频率资源并有利于拓展下行频率资源 2、没有增加建网难度修订内容修订内容 d .
8、 关于上限频率为1GHz的说明 今后宽带传输网的频率资源上限,是资源保护的 意义。建网时应根据器材商品化(成本)程度来决定,其实际的上限频率。目前应以750/860MHz为适宜。 e . 上/下行频段传输容量的估计 上行频段的数据最大可达200Mbps(16QAM条件) 即 (60/3MHz)10Mbp=200Mbps 一般地可超过120Mbps,每个光节点独立上行。 而下行交互式的频率段即便规划100MHz以上的带宽,但由于一台光发射机可能供给N个光节点则明显其下行资源有限,在设计光纤网是必须注意。三、下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三、下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 3.1 关于输出口电平的说明 考虑到农村网中
9、隔频传输的方式还存在,故上限为80dBuv,下限为60dBuv(电视机AGC起控点)。但对于邻频传输,实际上应该为 64dBuv为适当,因为用户的电视机信号按隔频接收条件而设计、生产的。 3.2 关于伴音对图象功率比值 规定A/V值为-17 3dB是推荐以-17dB为中心的优选值。下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下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 3.3 关于CTB指标的规定 测试条件:750MHz系统按79频道(折算) 550MHz系统按54频道 其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大于54dB 3.4 关于交流声比由46dB改为3%。 3.5 关于邻频道抑制和带外寄生输出抑制的取消原因。(器材性能指标、系统中只关心非信号成分的强度)。 3.6 750和862MHz系统在测试非线性指标时,分别按79和93个频道折算。四、关于上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四、关于上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 待定的原因待定的原因4.1 原标准中的上行传输技术参数是模拟电视信号上行指标太高,没有实际意义(不管是数字或模拟信号)4.2 由于目前在全世界尚没有大规模的双向HFC商用网,究竟以何种信号作为测试基准信号,所以暂时不能作标准性规定4.3 上行通道中,其最关键的指标是C/N值,用户上行电平的一致性,群时延迟(针对数字信号)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15837.html
文档标签: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