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所得税会计0330.ppt
上传者:我是药神
2022-06-17 13:52:21上传
PPT文件
838 KB
5第五章-所得税会计0330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e used in a wider field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compute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汇报人:
会计收益(Accounting Income)
应税收益(Taxable Income)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也称税前会计利润或利润总额。
进一步解释:二者确认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不同
按照税法所要求的应税收入减去税法准予扣除的费用和可以减免税额之后的差额,也称应纳税所得额、应税利润。
8
重要提示:
会计收益
税后收益
应税收益
经济收益
税前会计利润
税后会计利润,即净利润
9
我国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0
比较项目
资产或负债
确认依据不同
账面价值(会计准则)
计税基础(税法)
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报表项目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11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二)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
(三)所得税会计兴起和发展时期
12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发生特殊交易时,如企业合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13
1、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14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性质,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分别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扣时间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扣时间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将这两个金额与其对应的期初余额比较,以确定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应该抵销其余额。
15
4、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确认当期应交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的所得税两个部分。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16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e used in a wider field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compute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汇报人:
会计收益(Accounting Income)
应税收益(Taxable Income)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也称税前会计利润或利润总额。
进一步解释:二者确认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不同
按照税法所要求的应税收入减去税法准予扣除的费用和可以减免税额之后的差额,也称应纳税所得额、应税利润。
8
重要提示:
会计收益
税后收益
应税收益
经济收益
税前会计利润
税后会计利润,即净利润
9
我国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0
比较项目
资产或负债
确认依据不同
账面价值(会计准则)
计税基础(税法)
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报表项目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11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二)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
(三)所得税会计兴起和发展时期
12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发生特殊交易时,如企业合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13
1、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14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性质,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分别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扣时间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与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扣时间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将这两个金额与其对应的期初余额比较,以确定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应该抵销其余额。
15
4、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确认当期应交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的所得税两个部分。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16
5第五章-所得税会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