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防汛人员疏散转移应急方案.doc
上传者:小雄
2022-06-29 16:41:44上传
DOC文件
94 KB
乡镇防汛人员疏散转移应急方案.doc乡镇防汛人员疏散
转移应急方案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保证在发生洪 水时群众安全转移、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防汛 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 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 抢险”的工作方针为指导,以省、市、县有 关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 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 理,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在发 生标准以内洪水时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全力抗洪抢 险,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高度的责 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度汛工 作。
二、 组织机构领导
为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保证人员转移工作 有序开展,成立人员疏散转移工作指挥部。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 员:
三、 转移人员通知方案
各村为每个村组配备一个锣或者喇叭,放在 村民组组长家中,接到撤离信号后,以敲锣、 喇叭通知村民撤离。村组每十户村民成立一 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两名在家的精干劳力 担任组长及副组长,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 听到锣声后,每个小组组长按照预定的方案 逐户通知本小组的10户村民,人到齐清点 人数后,立即按指定的撤离路线转移,转移 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四、 人员疏散具体安排
为扎实做好防范工作,保证紧急情况发生 后,能够确保群众生命不受威胁,镇全体领 导干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明确了责任,全 力投入到各村的防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并认 真研究制定了各村防汛人员疏散应急方案:
(一)第一联合坏下半部
当河东门境水文站水位达到15米时(设防 水位13米,警戒水位14米),出现超保证 水位,第一联合坏下半部的村、村、村、村 对坏区内的村民进行紧急转移疏散。
1•村:
村位于第一联合坏下半部,下辖22个自然 村,32个村民组,总人口 1010户,5420人。 共设有两个安置点:一是村村委会,由负责; 二是流浪人员收容所(原小学),由负责。
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活物资。
(1)转移线路:
下南岗、东钱从三号路撤离至村委会,由 负责。
从小河境撤离至村委会,由负责。
3 从村村通道路撤离至村委会,由负
责。
4.、从一号路撤离至内隔堤再到收容所,由 负责。
5 从各村组村村通道路撤离至收容所,
由、负责。
、、、、从河境撤离至收容所,由负责。
为城中村、为村委会所在村组,不用安排 撤离。
(2)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两辆巡逻车辆,配备喇叭和锣,随 时提醒群众撤离,同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
撤离。
村
村位于第一联合坏下半部,下辖5个自然村 (另5个自然村已经拆迁),8个村民组,总 人口 690 户,2510 人。
共设有一个安置点:即流浪人员收容所(原 村小学),由负责。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活 物资。
转移线路:
、、自然村第一时间撤至河,并由撤至安 置点,由负责。
自然村第一时间撤至河,并由撤至安置 点,由负责。
自然村第一时间撤至河,并由撤至安置 点,负责。
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两辆巡逻车辆,配备喇叭和锣,随 时提醒群众撤离,同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 撤离。
村
村位于第一联合坏下半部,下辖10个自然
村,15个村民组,总户数715户,总人口 2430 人。
共设有两个安置点:一是河境,由负责;二 是县护城境,由负责。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 活物资。
(1) 转移线路:
1、 、、组和,转移到河境,由负责。
2、 、和,转移到县护城境,由负责。
(2) 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一辆巡逻车辆,配备喇叭和锣,提 醒群众撤离,准备四辆昌河车帮助行动不便 的群众及时撤离。
村
村位于镇西部,村域面积9. 6平方公里,东 邻村,西接村,南与村相连,北与新发镇双 桥村隔钟桥小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组, 总人口 2142人,因2016年防汛拆迁,龙东、 龙西、、杨西、中桥、下桥坏堤上房屋全部 拆光,只剩坏堤下部分人员。
共设一个安置点:在村组(原八大户处), 由黄俊负责。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活物资。
(1) 转移线路:
1、 龙东、龙西、、杨西、中桥、下桥从中桥 小河境撤离至村组,由负责。
2、 上桥从中桥小河境撤离至村组,境头从 村民组撤离至组。由秦卓连负责。
3、 组、东境组就在安置点旁,不用安排撤 离。
(2) 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两辆校车,由及秦卓连各乘一辆, 随时提醒群众撤离,同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 众撤离。
(二)南丰坏
当河东门境水文站水位达到15米时(设防 水位13米,警戒水位14米),或新河三脚 底水文站水位达 16米时(设防水位14 米,警戒水位15米),出现超保证水位,南
转移应急方案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保证在发生洪 水时群众安全转移、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防汛 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 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 抢险”的工作方针为指导,以省、市、县有 关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 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 理,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在发 生标准以内洪水时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全力抗洪抢 险,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高度的责 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度汛工 作。
二、 组织机构领导
为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保证人员转移工作 有序开展,成立人员疏散转移工作指挥部。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 员:
三、 转移人员通知方案
各村为每个村组配备一个锣或者喇叭,放在 村民组组长家中,接到撤离信号后,以敲锣、 喇叭通知村民撤离。村组每十户村民成立一 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两名在家的精干劳力 担任组长及副组长,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 听到锣声后,每个小组组长按照预定的方案 逐户通知本小组的10户村民,人到齐清点 人数后,立即按指定的撤离路线转移,转移 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四、 人员疏散具体安排
为扎实做好防范工作,保证紧急情况发生 后,能够确保群众生命不受威胁,镇全体领 导干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明确了责任,全 力投入到各村的防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并认 真研究制定了各村防汛人员疏散应急方案:
(一)第一联合坏下半部
当河东门境水文站水位达到15米时(设防 水位13米,警戒水位14米),出现超保证 水位,第一联合坏下半部的村、村、村、村 对坏区内的村民进行紧急转移疏散。
1•村:
村位于第一联合坏下半部,下辖22个自然 村,32个村民组,总人口 1010户,5420人。 共设有两个安置点:一是村村委会,由负责; 二是流浪人员收容所(原小学),由负责。
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活物资。
(1)转移线路:
下南岗、东钱从三号路撤离至村委会,由 负责。
从小河境撤离至村委会,由负责。
3 从村村通道路撤离至村委会,由负
责。
4.、从一号路撤离至内隔堤再到收容所,由 负责。
5 从各村组村村通道路撤离至收容所,
由、负责。
、、、、从河境撤离至收容所,由负责。
为城中村、为村委会所在村组,不用安排 撤离。
(2)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两辆巡逻车辆,配备喇叭和锣,随 时提醒群众撤离,同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
撤离。
村
村位于第一联合坏下半部,下辖5个自然村 (另5个自然村已经拆迁),8个村民组,总 人口 690 户,2510 人。
共设有一个安置点:即流浪人员收容所(原 村小学),由负责。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活 物资。
转移线路:
、、自然村第一时间撤至河,并由撤至安 置点,由负责。
自然村第一时间撤至河,并由撤至安置 点,由负责。
自然村第一时间撤至河,并由撤至安置 点,负责。
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两辆巡逻车辆,配备喇叭和锣,随 时提醒群众撤离,同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 撤离。
村
村位于第一联合坏下半部,下辖10个自然
村,15个村民组,总户数715户,总人口 2430 人。
共设有两个安置点:一是河境,由负责;二 是县护城境,由负责。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 活物资。
(1) 转移线路:
1、 、、组和,转移到河境,由负责。
2、 、和,转移到县护城境,由负责。
(2) 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一辆巡逻车辆,配备喇叭和锣,提 醒群众撤离,准备四辆昌河车帮助行动不便 的群众及时撤离。
村
村位于镇西部,村域面积9. 6平方公里,东 邻村,西接村,南与村相连,北与新发镇双 桥村隔钟桥小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组, 总人口 2142人,因2016年防汛拆迁,龙东、 龙西、、杨西、中桥、下桥坏堤上房屋全部 拆光,只剩坏堤下部分人员。
共设一个安置点:在村组(原八大户处), 由黄俊负责。安置点备足必要的生活物资。
(1) 转移线路:
1、 龙东、龙西、、杨西、中桥、下桥从中桥 小河境撤离至村组,由负责。
2、 上桥从中桥小河境撤离至村组,境头从 村民组撤离至组。由秦卓连负责。
3、 组、东境组就在安置点旁,不用安排撤 离。
(2) 设备安排
撤离安排两辆校车,由及秦卓连各乘一辆, 随时提醒群众撤离,同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 众撤离。
(二)南丰坏
当河东门境水文站水位达到15米时(设防 水位13米,警戒水位14米),或新河三脚 底水文站水位达 16米时(设防水位14 米,警戒水位15米),出现超保证水位,南
乡镇防汛人员疏散转移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