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工技术培训



《配线工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线工技术培训(4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2年11月20日配线工技术培训教材鞍山海汇自动化公司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海汇电气公司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材料 4、设备工具5、工艺过程6 、工艺要求7质量检验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高低压柜的二次配线技术规范高低压柜的二次配线技术规范母线的安装规范母线的安装规范自检内容自检内容适用范围: 高低压柜(原则也适用于高低压柜(原则也适用于PLC柜)柜)2、常用标准、常用标准12345678910111213141516GB50254-1996GB2682-1981GB2681-1981GB4208-1993GB7251-1987GB9466.1-1997GB50303-2
2、002GB50150-2002GB50171-2002IEC439-1IEC364IEC439-3NEMAIC2-322JB2436-1992UL-854CECS49-20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工成套装置中指示灯和按钮颜色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颜色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成套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建筑物电气装置对非专业人员使用的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通用交流电动机控制中心电力传输控制装置用铜制裸压接端头电动机控制中心低压成套
3、开关设备验收规范3、材料、材料l 3.1导线型号规格标称截面(mm2)颜色使用场合BV1/1.131黑没有活动的场所1/1.371.51/1.762.51/2.2441/2.736BVR7/0.431有活动的场所7/1.521.519/0.327/0.682.519/0.417/0.854黑或黄绿相间接地线19/0.527/1.04619/0.64RV0.50.3黑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3.材料材料l 3.2其它材料线夹绝缘纸板尼龙扎带缠绕管各种规格行线槽标记套各色套管接线鼻等。 4设备工具l 4.1 设备l 液压钳l 号码打印机4.2工具 剥线钳 尖嘴钳 斜口钳 压线钳 剪刀 套筒扳
4、手 螺丝刀 内六角扳手 呆扳手 万用表5工艺过程l 5.1安装准备5.1.1 5.1.1 阅读图纸,考虑线路排线方案。阅读图纸,考虑线路排线方案。5.1.2 5.1.2 领取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领取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电器元件电器元件、导线(、导线(必须有合格证必须有合格证)及)及标记套、线鼻、行线槽等。标记套、线鼻、行线槽等。5.1.3 5.1.3 按二次接线图核对辅助回路元件是否配齐、正确,检查元件表按二次接线图核对辅助回路元件是否配齐、正确,检查元件表面质量状况。面质量状况。5.1.4 5.1.4 按二次接线图(布置图)粘贴元件标号。按二次接线图(布置图)粘贴元件标号。标号一般粘贴在该元件正
5、中上方的金属构架上,如元件上方不能粘贴标号一般粘贴在该元件正中上方的金属构架上,如元件上方不能粘贴标号时,可就近选择适当位置粘贴标号时,可就近选择适当位置粘贴。5.2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5.2.1 配线方式有二种:板前接线、板后接线。常用前种方法进行配线5.2.2二次接线是用一根根导线,将开关柜、箱上的电器元件按照电气原理图连接起来。既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又整齐美观和检查方便。二次接线一般采用如下方法配线:a平行排列配线(扁线) b成束配线(圆线)c行线槽配线三种方法。常采用后两种方法进行配线。其工艺过程是:5.2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放线布线扎线束接线放线布线扎线束接线放线布线固定行线槽接线放线布线接
6、线c.b.5.2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5.2.3 按配线途径量线,自上而下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敷设。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清楚,用尼龙扎带捆扎时应注意形状美观,保持线束平直挺括,捆扎时扎带应锁紧,扎带锁头位置一般放在侧边上角处,尼龙尾线留有3mm长为宜,将总路线束整好。也可将二次线敷设在专为配线用的塑料行线槽内。此时,只需将导线清理整齐而毋需捆扎。5.2.4 二次线在敷设途中可依次分出或补入需要连接的电器之导线而逐渐形成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5.2.5 导线应按二次线图正确接至各电器元件及端子上。在接上前应套上标记套。将多余的导线剪去,用剥线钳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并
7、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膜及粘着物。BV型导线根据连接螺钉大小弯制羊眼圈,弯圈的方向应与螺丝紧固的方向一致。BVR型导线则在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鼻,用压线钳(液压钳)压紧后搪锡。将羊眼圈(或接线鼻)接于所接端头上旋紧螺钉。5.2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5.2.6标号头的加工及安装5.2.6.1、设备中辅助电路的连接线,均应在两端套装标号头。5.2.6.2、所有标号头应根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将其输入M-1电脑印字机,打印在专用套管上,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5.2.6.3、标号头的长度一般为根据线号长短电脑自行输出,标号头的套装要求数字排列方向统一。如是水平套装,数字从左到右,如是垂直套装,数字从上
8、到下。标号头要求字迹清晰、正确,一般不得用手写标号头。A411-X/1B411-X/2例:A411-X/1A411-X/25.2.7 元器件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接地。6 工艺要求工艺要求6.1 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6.2 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符合表2所规定的要求表2 发热功率(W)电器元件、电子元件等与发热件之间需保持的距离上方侧面下方元件允许50时元件允许60时7.5304010101530100101020501002002020751001003003030150150300303020015040030306
9、工艺要求工艺要求6.3 塑料行线槽的配置可只配置于纵向(或横向)总体线束,分支线束不配置。也可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全部配置。6.4 线束敷设途中,遇有金属障碍物时,则应弯曲绕过,导线与金属间应保持4mm以上。6.5 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套橡皮圈加以防护。如防护有困难时,二次线束必须包以塑料带。6.6 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穿出。6 工艺要求工艺要求6.7 二次导线的固定6.7.1 二次导线用支架及线夹固定。支架的间距:低压柜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高压柜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500mm,纵向不超过600mm。6.7.2 安装线夹时,可按
10、导线数量之多少选用不同规格的线夹。凡是不接线的螺钉应全部紧固,以防止螺钉脱落。6.7.3 线束固定要求牢固,不松动。在2个固定点外不容许有过大的颤动,当线夹与线束间有空档时,可用残余线头去填补,并可适当加垫塑料或黄蜡绸,以防止松动。6 工艺要求工艺要求6.8 过活门处之线束,应将一端固定在柜箱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这一段线束的长度应是活门开启到最大限度时,两支架间距离的1.21.4倍。并弯成U形,外面套上缠绕管,以保证活门在开启过程中不损伤导线。6.9 活门与柜、箱间过门支架导线的配置如图一、图二。6.10过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超过35根时),为保证门开闭顺利,及避免损伤导线,
11、可从二处或二处以上过门。 6 工艺要求工艺要求6.10过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时(超过35根时),为保证门开闭顺利,及避免损伤导线,可从二处或二处以上过门。6.11扎带的位置,两扎带捆扎距离一般在100150mm左右要求一台产品内或一产品段内距离应一致。在线束始末两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必须扎牢,而在线束中间则要求均匀分布。6.12 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使用手指或弯线钳,以保证导线的绝缘层不受损坏。6.13 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设备、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号码管),元件本身的连接可不用标记套。标记套的方向,羊眼圈的弯制方向与尺寸如图三、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