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测试技术.



《应变测试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变测试技术.(3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应变测试技术目 录第1章 应变测试概况1第2章 应变测试的原理22.1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22.2 电阻应变片的构造82.3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9第3章 主要设备及配套器材103.1 电阻应变片103.2 电阻应变仪163.3 应变测试系统16第4章 应变测试的工艺要点174.1 应变片的选型174.2 选择粘贴应变片用胶黏剂184.3 应变片的粘贴19第5章 应变测试的应用215.1 运动构件的应变测量215.2 高(低)温条件下应变测量25第6章 应变测试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7参考文献29I应变测试技术第1章 应变测试概况应变测试是当各种机械或者结构物有外力作用时,通过它来获得各部分发生的应
2、变大小、应力状态和最大应力所在位置和大小,以此判断各部件的尺寸、形状和使用的材料是否合适,从而达到安全、价廉和经济的设计。另外,应变测试可以估计断裂负荷,并能进行断裂预测而不需要损坏部件材料,因此它是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领域。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是实验应力分析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用应变敏感元件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得到构件表面的应力状态,从而对构件进行应力分析。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大致过程如下:将应变片粘贴或安装在被测构件表面,然后接入测量电路(电桥或电位计式线路),随着构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之变形,致使其电阻值发生变化,此电阻值的
3、变化与构件表面应变成比例,测量电路输出应变片电阻变化产生的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由指示仪表或记录仪器指示或记录。这是一种将机械应变量转换成电量的方法,其转换过程如图1-1所示。测量电路的输出信号经放大、模数转换后可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图1-1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过程第2章 应变测试的原理2.1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2.1.1 应力的种类应力是在施加的外力的影响下物体内部产生的力。如图2-1所示,在柱体的上面向其施加外力P 的时候,物体为了保持原形在内部产生抵抗外力的力-内力。内力被物体(这里是柱体)的截面积所除后得到的值(单位截面积上的内力)即是“应力”(单位为Pa(帕斯卡)或N/
4、m2)。如圆柱横断面积为A(m2),所受外力为P(N 牛顿),由外力=内力可得,应力的大小。图2-1 外力(负荷)与内力的关系如图2-2 (a)所示,当内力F在某一截面上作用时,可以考虑把它分成与截面垂直的分力 Fn 和沿着截面方向的分力Fr。假设这些力在截面上都是均匀分布的话,则 “单位截面积的力”就是应力,如图2-2 (b)所示。它可以分为同截面垂直的正应力()和沿着截面的切应力()。假如设截面积为A,则正应力可由下式表示: = FnA=Fcos/AMPa (2-1)切应力为 =FrA=Fsin/A(MPa) (2-2)图2-2 内力与应力的关系截面上的各种应力状态如图2-3所示 。图2-
5、3 应力的种类与正负(a)拉伸,正应力为正值(b)压缩,正应力为负值(c)切应力为正值 (d)切应力为负值把图2-3 (a)中的正应力称为拉应力,以正值来表示。把图2-3 (b)中的正应力称为压应力,以负值来表示。图2-3 (c)中的切应力是顺时针方向作用的,作为正值;图2-3 (d)中的切应力是逆时针方向作用的,作为负值。这种确定正负的方法是同梁的切应力相符合的,有的资料采用的正负值与这里正好相反。2.1.2 应变被拉伸的时候会产生伸长变形 l,试件的长度则变为l。这里,由伸长量l和原长l的比所表示的伸长率(或压缩率)就叫做“应变”,记为。应变表示的是伸长率(或压缩率)l/l,是量纲为一的,
6、1x10-6的应变称为微应变。(1)纵向应变图2-4 应变的种类如图2-4 (a)所示,把拉应力作用在圆柱物体上,当原来的长度延伸了l而成为l时,其拉应变可从下式得出: (2-3)其数值为正值,当受压应力时,则物体收缩,l就变成负值,压应变也成为负值。拉伸应变和压缩应变都叫做纵向应变。(2) 横向应变在应力作用的方向上产生纵向应变时,同时在与它垂直的方向上产生横向应变。从图2-4(a)上可以看出,若直径从 d变为 d时,横向应变由下式表示: (2-4) 这个横向应変与纵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叫做泊松比,通常以或者来表示,即 (2-5)低碳钢的泊松比约为0.3。如图2-4 (b)所示,当受切应力作用
7、时,长度l的顶部向横向偏移,如果设最初的直角ABC改变了角成为ABC则切应变/l可由下式(2-6)表示:图2-4 应变的种类 (2-6)2.1.3 应力应变曲线做材料的强度试验时,材料要制成如图2-5所示的试样。将拉伸试验时所加的负荷除以试样的截面积,即应力作为纵坐标;把标距伸长量除以标距的原长度,即应变作横坐标,这样得出的曲线称为应力-应变曲线。(a)拉伸前(b)拉伸后图2-5 拉伸式样图2-6所示是广泛用来制作结构件的低碳钢(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可将其分为OA、BC、CD、和DE四个阶段。图2-6 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1)弹性阶段(OA段)在OA阶段内,材料的变形是弹性的。
8、当应力小于A点的应力时,如果卸去外力,使应力逐渐减少到零,此时相应的应变也随之完全消失。材料受外力后变形,卸去外力后变形完全消失的性质称为弹性。因此OA阶段称为弹性阶段,相应于A点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在此阶段内,除靠近A点的极小一段AA外,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沿直线OA变化的,这时应力与应变之间呈正比关系,即遵循虎克定律:=E(其中弹性模量E是比例常数)对应于A点的应力称为比例极限,以p表示。由于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非常靠近,试验中很难加以区别,所以实际应用中常将两者视为相等。如再继续增加应力,则即使去掉负荷,试样也不能完全复原而仍然残留一部分应变,这个应变就称为永久应变或残余应变。 (2)屈服阶
9、段(BC段) 当应力到达B点的相应值时,应力不再增加,仅有些微小的波动;而应变却在应力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急剧地增长,材料暂时失去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C点。如果试样经过抛光,这时可以看到试样表面有许多与试样轴约成45度角的条纹,称为滑移线。这种应力几乎不变,应变却不断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塑形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现象,BC阶段称为屈服阶段。 相应于B点的应力值称为上屈服点;在应力波动中,首次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对应于曲线中的B点)称下屈服点。由于上屈服点之值受试验时一些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如下屈服点稳定,故规定下屈服点作为材料的屈服点(或称屈服极限),以s表示。(3)强化阶段(CD段)
10、 经过屈服阶段以后,从C点开始曲线又逐渐上升。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要使它继续变形,必须增加应力,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从C点至D点称为强化阶段。(4)局部变形阶段(DE段)在应力到达D点的相应值之前,沿试样的长度,变形是均匀的。当应力到达D点的相应值后,试样的变形开始集中于某一小段的范围内,横截面面积出现局部迅速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颈缩现象。由于局部的截面收缩,使试样继续变形所需的拉力逐渐减小,所以,由原截面面积(不是颈缩处的截面面积)除以拉力F而计算出的名义应力也渐渐下降,因而曲线过D点后向下弯曲。因为应力等于负荷除以试样原截面积,所以所得的这种应力被称为公称应力。如果随着截面的缩小
11、,用缩小的截面积去除负荷,所得的数值作为实际应力,则可得到实际应力-应变曲线。当截面急剧地收缩到原截面的一半左右时,最后就在E点断裂。由D点到E点这个阶段,称为局部变形阶段。相应于D点的应力称为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以b表示。低碳钢以外各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7所示。 它们都不出现像低碳钢那样的屈服点。对这些材料,一般把产生 0.2%永久应変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以0.2表示。通常在材料的应变测定中,所用的应力都是在低于比例极限的范围内,在此条件下应力与应变呈正比关系。(a)高碳钢和合金钢 (b)铸铁 (c)铜和黄铜图2-7 各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因此如果测得了应变,则应力 即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