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小学”微作业“的设计



《”微时代“小学”微作业“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时代“小学”微作业“的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摘要“微作业”就是教育与微媒体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作业模式,1结合“微时代”教学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分析“微作业”的特征、应用优势以及相对传统作业的创新意义。通过对“微作业”的设计目标、原则、过程、应用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使教师将“微作业”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应用。关键字: 微时代 微作业 “微作业”的设计Abstract"Micro-homework" is a new type of operation mod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micro-media, combining wi
2、th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era" teach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operation", its application superiority and the innovation meaning of relative traditional operation. By discussing the design goal, principle, process and applic
3、ation of "micro-operation", the teacher will be able to apply "micro-homework" flexibly in teaching activities.Keywords : Micro era; Micro-homework;The design of Micro-homework.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5191 摘要 IAbstract II一、问题的提出 1(一)研究背景及国内现状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
4、1(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三)研究方法 2二、“微时代”教学信息传播的新特点 2(一)微时代 2(二)微时代教学信息传播的新特点 21.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呈现交互化 32.教学信息数量剧增,呈现碎片化 33.教学过程交流平等,呈现多元化 3三、“微作业”的涵义 3(一)什么是微作业 3(二)“微作业”的特征 31.媒介工具便捷灵活 32.形式生动多样 43.内容精炼有针对性 44.教师评价反馈及时 4(三)“微作业”的应用优势 41.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42.减轻师生作业负担 53.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 5(四)“微作业”对作业的创新意义 51.实现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转变 52.推动教育由
5、“知识巩固”向“情感培养”转变 53.促进内容由“一刀切”向“个性化”转变 6四、“微作业”的设计目标 6(一) 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6(二)达到内容“个性化”的目标 6(三) 达到形式多样化的目标 7(四)达到评价多样化的目标 71.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72.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83.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84.评价语言的多样化 8五、“微作业”的设计原则 8(一)以主体性作为设计原则 8(二)以层次性作为设计原则 9(三)以多元化作为设计原则 91.作业内容的丰富化 92.作业形式设计的多样化 93.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10(四)以量少而精作为设计原则 10六、“微作业”的设计过程 11(一)确
6、定设计“微作业”内容 11(二)灵活设计“微作业”形式 11(三)选择“微作业”推送平台 11(四)创新设计“微作业”评价 12七、“微时代”小学“微作业”平台的应用 12(一)教师对“微作业”平台的应用 12(二)学生对“微作业”平台的应用 12(三)家长对“微作业”平台的应用 13总结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及国内现状1.研究背景“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布和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2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微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微
7、”概念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昭示着一个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媒体对于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课”和“微作业”的出现和发展。微课在教学中体现出无可置疑的作用,就教学效果发生了质的改变。教育工作者在探究微课对教学过程的应用时,还尝试“微作业”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产生了超越预期的教学效果。“微作业”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条件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新课改中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2.研究现状教育信息化是新课改的重要方向,但课堂教学信息化变成大多数老师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几乎忽视了对课后作业的革新。而课后作业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顺应“微时代”的发展潮流,
8、创新作业设计的概念,拓展课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出独特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相关资源的共享设计多样化的“微作业”,直接将作业上传至QQ家校群、微博、微信等微社交软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及时、便捷的平等互动,减少课外作业的延时性,同也延伸了教育的平台和资源。教师“微作业”设计完成后,可以直接将文字、语音、照片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发送给学生,这样不仅仅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巩固,也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学生对作业的疲惫和厌恶感。QQ家校群则是“微作业”的最佳选择,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拓展性,并且支持教师上传不同格式的作业素材文件以及各种多媒体资源。基于QQ家校群
9、,对小学三、四年级阶段的语文方面进行了“微作业”的实践尝试。通过对“听、说、读、写”这四个基本方面的实践尝试,这种新模式不仅充当着弥补传统课外作业不足的角色,同时具备弥补传统考试不足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一种重要补充。随着QQ家校群的不断开发,更多教育资源的涌入必将为小学教育带来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微作业”也必将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微时代是对互联网的再次革命,是一个产生了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新型空间。4教师应该顺应“微时代”发展趋势,清晰了解和利用“微时代”教学信息传播的意义,小学作业设计概念不能再沿用传统理解,新形势下需要重新梳理与澄清,探索
10、微媒体与作业相融合的新式作业,拓展课堂外的教学渠道,在教学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微作业”作为一种新型作业模式,为小学作业内容、形式及其作用都赋予了新的创新意义,并提出一系列的创新“微作业”设计和应用策略,不断提升作业的创新程度。(三)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是本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研究过程中阅读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梳理搜集相关“微时代”、“微作业”的文献,总结与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通过文献将有助于我们熟悉现有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的完成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与论证。二、“微时代”教学信息传播的新特点(一)微时代随着互联网飞速的发展,微信、微电影等的大量信息传播快速覆盖了每个角落。“微”的观念取得了社会前
11、所未有的认可,从而暗示以“微”为特征的时代的到来。微时代是对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再次革命,它产生了一种新型空间。这种新型空间对人类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信息以及知识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相融合,使人类的交流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微世界的存在不再是只和我们有关,更是我们要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去面对微时代的“核聚变”。2015年12月,毕丽萍在教学与管理中提出:“微时代”是以微信、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信息特征的文化传播时代。5而“微”时代本质上昭示着一个以网络媒介传播活动日常化为特征的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微时代”的发展趋向,牢抓“微时代”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