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第二章:1. 质粒:能够独立于基因组DNA以外,自我复制的环状结构。2. 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分辨被检物体微细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3. 原代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取出细胞后立即培养,直至成功进行首次继代培养之前的培养过程第四章:1.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维持细胞特有的内环境。2. 单位膜:生物膜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为“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亮”层,其总厚度约为7.5n
2、m,这三层结构称为单位膜。3.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4. 细胞外被:大多数真核细胞外表面富含糖类的周缘区,也称糖萼,现指与质膜相连接的糖类物质,即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延伸的寡糖链部分,实质上是质膜的一部分。5. 相变:温度的改变使膜可以在液晶态和晶态之间转换,这种膜脂状态的改变称为相变。发生相变的临界温度称为膜的相变温度。6. 脂筏:脂质双分子层不是一个完全均匀的二维流体,内部存在富含胆固醇和鞘脂以及特定种类膜蛋白组成的微区称为脂筏。7. 简单扩撒:一些物质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不需要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通过膜的脂双层的扩膜运输方式
3、。8. 易化扩散:在膜转运蛋白的帮助下,物质顺其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9. 主动运输: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借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帮助,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的方式。10. Na+泵:是一种离子泵,是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的一种载体蛋白。他能主动的逆电化学梯度把Na+泵出细胞外,把K+摄入细胞内以维持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梯度。11. 小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穿过细胞膜,物质进出是有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过程。12. 胞吞作用:指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又称入胞作用
4、或内吞作用。13. 吞噬作用:细胞膜内陷或形成伪足,摄入直径大于250nm的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吞噬体或吞噬泡。14. 胞饮作用:细胞质膜内陷,非特异性摄入溶质或液体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胞饮体或胞饮泡。15.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特异性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为细胞提供了高效、选择性地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方式16. 胞吐作用:细胞内合成的物质通过膜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称为胞吐作用,也称为外排作用或出胞作用。17. 连续性分泌:连续性分泌途径指分泌蛋白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后,转运至高尔基复合体修饰、浓缩、
5、分选 装入分泌膜泡,随即被运送到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将分泌物排出的过程。18. 受调分泌:调节性分泌途径是指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后被储存于爸泌襄泡内,只有当细胞接受到细胞外信号的刺激,才能启动胞吐过程,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第六章1.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和形态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些膜性细胞器相对于细胞膜而言,将它们统称为内膜系统( endomembrane System ),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及其它各种小泡。2. 信号肽:一段由不同数目、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组成的疏水氨基酸序列,普遍地存在于所有分泌蛋白肽链的氨基端,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进行
6、合成的决定因素。3. 分子伴侣 能够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和组装的结合蛋白,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4. 糖基化:单糖或者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价键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5. 信号斑:新生蛋白质多肽链合成后折叠时,在其表面由特定氨基酸序列形成的三维功能结构。6. 残余体: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残留在溶酶体中形成的电子密度较高、色调较深的小体。7. 囊泡转运:是指囊泡以出芽的形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断离后又定向地与另一种细胞器融合的过程。(囊泡转运也是细胞物质定向运输的基本形式)8. 微粒体: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是研究内质网结构和功
7、能的良好材料9. 信号肽识别颗粒: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跨膜蛋白,含有、两种亚基,亚基上有信号肽的结合位点,亚基以疏水区锚定在内质网膜上10. 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成熟后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的溶酶体11. ATP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糖原颗粒等胞内物质。自噬溶酶体途径可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12. 三级溶酶体/残余体/后溶酶体/终末溶酶体:残留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物质的溶酶体13. 类核体/类晶体:有些过氧化物酶体中含有的电子致密度较高、排列规则的晶格结构,为尿酸氧化酶结晶形成14. 膜流:由于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和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物质合成,加工,运输,
8、使细胞膜发生位移,融合,重组,细胞内各膜行结构实现了相互转化,这不但在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上其重要作用,还使膜性细胞器的成分不断更新和补充。高尔基复合体是膜流的枢纽第七章1. 转位接触点: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存在的一些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的地方,此处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2. 细胞呼吸:线粒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分解大分子物质,产生CO2、释放能量并储存于ATP中的过程,又称细胞氧化。3.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按一定顺序组成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递氢和递电子酶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由于该体系最终以氧作为电子受体,与细胞摄取氧有关,所以又称呼吸链。4. 基粒:又称ATP合酶复合体,是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
9、附着的突出于内膜的颗粒,形态上分为头(球状颗粒,有ATP合成功能,能催化ADP磷酸化成ATP)柄(连接头部与基片,含OSCP,具有H+转化功能)基片(嵌入线粒体内膜)5. 核孔复合体:电镜下可见核孔上镶嵌有复杂的结构,它是由一组蛋白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复杂环状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6. 核定位信号:也称核输入信号,是一段含有48个氨基酸的短肽序列,富含碱性氨基酸,可以位于蛋白质的任何部位,具有定向和定位作用,并可保证与之连接的整个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从而进入细胞核。7. 化学渗透假说:电子经氧化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能量使质子通过质子泵从线粒体的基质泵到膜间腔,由于线粒体内膜对H+不能自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