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信愿观修引导分四

上传者:精*** 2022-06-24 20:38:09上传 DOC文件 90.51KB
信愿观修引导分四_第1页 信愿观修引导分四_第2页 信愿观修引导分四_第3页

《信愿观修引导分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愿观修引导分四(1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信愿观修-信愿生起方法 授课资料 13信愿观修引导 分四:一、法门比较抉择;二、净土信愿关要;三、净土修道次第;四、信愿生起方法。四、信愿生起方法分二:(一)信的修法;(二)愿的修法。(二)愿的修法分二:1.观修理论;2.观修引导2.观修引导分四:(1)欣厌观修总介绍;(2)次第观修厌离心;(3)欣厌并修法;(4)依净土经论观修。(2)次第观修厌离心分四:A1.暇满难得;A2.念死无常;A3.轮回过患;A4.业果不虚。A3.轮回过患分二:B1.轮回总苦;B2.轮回别苦。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

2、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B1.轮回总苦分二:C1.思惟八苦;C2.思惟三苦。C1.思惟八苦分八:D1.思惟生苦;D2.思惟老苦;D3.思惟病苦;D4.思惟死苦;D5.思惟怨憎会苦;D6.思惟爱别离苦;D7.思惟求不得苦;D8.思惟五取蕴苦。D1.思惟生苦住于母胎期间,感受臭气熏天、令人发呕、身体蜷曲之苦。因母亲衣食行为不当,时而如住火坑感到十分炎热,时而如落雪水中感到极为寒冷,时而如被高山所压感到沉重,时而如堕深渊感到恐怖,头足颠倒而瑟瑟发抖,痛苦不堪。降生时,如在众合地狱一般顷刻昏厥。落地后,身体被手接触时如同宝剑割肉一般无法忍受,沐浴时如同剥皮般痛苦,诸如此等痛苦无量。无论于何处出生都不离

3、此等痛苦,因此为不转生轮回,我现在必须精勤修法。D2.思惟老苦人到老时,因体力丧失而难以站立,行动不便;因诸根功能丧失而眼观不清,耳闻不明,忆念模糊;因识力丧失而思维外散、心胸狭隘;因风脉减退而如孩童般无有主见,感觉粗大;因内在身心改变而遭受诸多疾病损害,令众人心不悦意,虽然口口声声说愿意死,实际上极为担心死去。此等痛苦不可胜数。因此,我现在就必须修持无老无死的菩提。D3.思惟病苦人在患病时,四大紊乱,病苦的感受极为强烈,身体改变,心不悦意,暴躁易怒。由于根力丧失而难以从床上立起,对一切皆不感兴趣,心烦意乱,因魔障违缘而突然一反常态,害怕死亡的痛苦极为强烈,极其难忍。因此,我今必须获得摆脱一切

4、痛苦之甘露妙法。D4.思惟死苦人在临死时,住最后的床榻,享用最后的衣食,言说最后的话语,虽为众多亲眷围绕也无济于事,感受着死亡的折磨,前面有迷乱的显现相迎,步入中阴的狭道中,身体的四大隐没,弃离今世的显现,赶赴后世之境。如同从酥油中取出毛一样丢下一切独自前往时,拥有多少食财却连一个食团也无权带走,无论拥有多少眷属却无有自由与一人同行,必须孑身前往,真是悲惨!今生从前的伏怨护亲、筹划处所与资具以及疼爱子孙眷属有什么意义呢?现在一切也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应当勤修无死解脱胜道。D5.思惟怨憎会苦智圆法师广论讲记:第一,如果遇见怨敌,心中便会生起忧恼之苦。第二,害怕怨敌以种种方式制罚自己,比如,拳打

5、、脚踢、枪杀,或者暗中使绊、诬陷贬官,或者对自己的亲人报复等等,所以整天提心吊胆、惴惴不安。第三,害怕怨敌散布自己的恶名,揭露自己的恶行或者散布谣言、大肆毁谤等,使自己名誉扫地,受到别人的非议。第四,害怕自己被怨敌伤害等,在痛苦中悲惨地死去。第五,由于嗔恨怨敌而一时冲动,造下身语意的恶行,违越正法戒律,因此害怕死后堕入恶趣。D6.思惟爱别离苦由舍离所爱而造成的痛苦。爱有几分,苦便有几分,正好成正比。大涅槃经:“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D7.思惟求不得苦宗镜录中说:“故求不得苦者,有其二种。一者,所希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报。”(求不得苦有两种:第一种是对所希望

6、之处,追求而不能得到;第二种是费尽功夫,却得不到结果,前功尽弃。所以内心失落痛苦。)D8.思惟五取蕴苦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C2.思惟三

7、苦分三:D1.坏苦;D2.苦苦;D3.行苦。印光法师文钞·初机净业指南序:“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举此三苦,无苦不摄。”D1. 苦苦印光法师文钞·初机净业指南序:“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D2. 坏苦 印光法师文钞·初机净业指南序:“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D3.行苦印光法师文钞·初机净业指南序:“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39189.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