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_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新)2



《第五章__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新)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__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新)2(16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内容提要 一、 精神障碍的预防 二、 精神障碍的康复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预防疾病发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各学科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较好地运用公共卫生的手段,才有可能使防病的目的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就。 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在精神病学方面,广泛应用现代医学理论研究成果和来自实践的经验,以公共卫生的方式开展预防工作已有很长的历史。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已达成的普遍共识,即“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预防工作不能离开精神病学临床实践。预防精神病学被认为是临床精神病学范畴的延伸及其重要组成部分,而绝非离开精神病学临床实践的公共卫生工作。一、预
2、防工作的重要性 据WHO资料,全球精神疾病绝对数高达5亿多。以精神分裂症为例,美国和欧洲大部国家中的患病率为1,而一些散居院外、病情潜隐者尚未统计在内。 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75。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再以精神发育迟滞为例,据文献报道,在美国中度和重度者占人口的O35% wHO(1990)“精神发育迟滞初级预防指南”提示,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发展中国家为46、发达国家为0525; 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发展中国家为O516、发达国家为03o4;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为288。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3、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也成为重点关注的精神疾病。美国65岁高龄人群中老年性痴呆病人达45;北京西城区痴呆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5172名60岁及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754, 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其中脑血管性痴呆503、老年性痴呆193、混合性痴呆039;65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1026。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此外,常见的心因性疾患和神经症等精神疾病,确实构成了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研究发现,尽管在不同社会文化中疾病种类不同,某些疾病的临床病象也随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抑郁症、老年性痴呆,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对人类影响较大的精神障碍,仍是预防和康复领域需要
4、重点加强研究和服务的疾病。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以及某些脑器质性精神病的患病规律,有不少相似之处。 说明研究和实施预防此类疾病,是需医学科学许多领域共同协作,为之奋斗的神圣职责。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精神病学在整个医学中发展较晚,也由于本专业自身基础理论的复杂性,有相当多的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加之旧观念的影响,精神病的病因被长时期地认为神秘莫测而忽视,妨碍了精神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实际上,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及家庭和集体,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劳动生产。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有些病人还会长期给社会增添负担,甚至造成
5、危害。就一个国家而论,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安排与治疗护理,无疑会增加庞大的财政开支。以美国为例,仅1974年一年,直接、间接用于精神病的开支已达3678亿美元(Steven,1978)。 一、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可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不单单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社会文化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工作,理所当然地应受到重视。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来自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前发展。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于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完善的预防措施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 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值得强调的是,探讨病因和揭示其内在
6、发病规律,恰恰是科学预防工作的最终目标。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上溯几十年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发展情况,主要是发展和扩大人类心理卫生的简史,乃社会历史与科学文化条件所决定。 Pinel在1792年积极倡导无约束地管理和治疗精神病人,从广义上理解,应视为心理卫生工作的开端。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之后的许多年间,不少精神病学家,如Adolf Meyer强调 理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心理因素在防病中的地位。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国际性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已分别在1930、1937和1948年召开了3届,至1992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wH0第九届精神卫生全球规划协
7、调会议。 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至今,WHO已专设精神病流行病学和心理卫生管理机构,执行全球范围内心理卫生工作的学术交流,协调各地区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有组织地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4年,美国产生了行为精神病学,致力于研究少年儿童犯罪和一些精神疾病的边缘状态,并探索从儿童个体的发育成长及家庭环境人手,开展预防性的精神卫生工作。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在精神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卫生行政管理措施方面,近年来一些医学先进的国家已比较重视。以美国为例,1963年联邦立法会议通过了社区精神卫生中心(community mentalhe
8、alth tenter act)。 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 其目的是由联邦出资,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建立两千个精神卫生中心,使病人就近医疗,防止病人的过度集中和与世隔绝;法案还规定了一些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案。三、我国的精神疾病预防工作 - 建国以来,我国精神病和其他医学学科一样,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医院为中心扩大院外防治工作,正在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精神病防治体系,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常见精神病取得了一些成果。三、我国的精神疾病预防工作 在我国,退休职工享受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待遇,不少地区设有福利院,大部分高龄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三、我国的精
9、神疾病预防工作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防病保健工作,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防治工作,都做到了专业队伍与广大基层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并为基层医护人员、乡村医生举办培训班,扩大精神病学的教学面,在群众中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取得了范围广、收效大的预防效果。三、我国的精神疾病预防工作 所有这些情况将为开展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示广阔前景。三、我国的精神疾病预防工作 精神障碍的预防日益受到各国医学家的密切关注,目前主要是结合各自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民族特点,多方并举,综合性地开展预防精神障碍的工作,但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精神障碍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要从根本上预防
10、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待于各种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的探索和突破,也需要精神病学与各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四、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 Caplan(1964)首先倡导应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并提出“三级预防”模式,对精神卫 生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后,各国对于精神障碍的预防工作也就主要从这三方面展开。 (一)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通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属于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然而,许多精神障碍的病因至今未明,因此在精神科实施一级预防难度较大。(一)一级预防 1对某些病因较明晰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杜绝疾病的发生。 (一)一级预防
11、 如因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精神障碍,应从各种途径防止或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因地方性缺碘所致精神发育迟滞,则从改善饮食结构、碘盐供应等方面着手。 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较明显改变。(一)一级预防 2对那些可能与遗传有关的精神障碍,一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订法律、法规,通过禁止近亲婚配,限制具有高度遗传危险性的患者结婚与生育。 (一)一级预防 二则需要精神病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配合和努力,通过积极宣传,开展遗传咨询,进行保健检查等防止此类精神障碍发生。(一)一级预防 3对发病与病前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要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着手,重视家庭教育,开设幼儿心理卫生课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