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6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屏障结构:皮肤病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免疫应答(T、B)吞噬细胞的吞噬免疫过程免疫过程第第一一道道防防线线第第二二道道防防线线第第三三道道防防线线1 1、人体天然免疫系统、人体天然免疫系统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主要由物理、化学、微生物屏主要由物理、化学、微生物屏障和某些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组障和某些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组成(成(“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可阻止病),可阻止病原菌侵入体内,或在病原菌在体内原菌侵入体内,或在病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和造成感染之前将其破坏,生长繁殖和造成感染之前将其破坏,抵御大多数病原菌的感染。抵御大多数病原
2、菌的感染。 皮肤与粘膜屏障皮肤与粘膜屏障 1 1、物理屏障、物理屏障 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主要借助脑毛主要借助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微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微弱的吞饮作用,阻挡细菌及其毒性弱的吞饮作用,阻挡细菌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胎盘屏障: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能阻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能阻止母体血液中的病原体及其有害产止母体血液中的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进入胎儿体内。物进入胎儿体内。 皮肤和粘膜皮肤和粘膜分泌多种杀菌物分泌多种杀菌物质,如胃酸、胆质,
3、如胃酸、胆汁、脂肪酸、溶汁、脂肪酸、溶菌酶、补体、防菌酶、补体、防御素等。御素等。2 2、化学屏障、化学屏障 皮肤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构成皮肤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构成菌膜屏障,可与病原菌竞争粘附部菌膜屏障,可与病原菌竞争粘附部位和营养物质,产生抗菌物质,抑位和营养物质,产生抗菌物质,抑制外籍菌的定植,成为宿主抵御外制外籍菌的定植,成为宿主抵御外籍菌感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籍菌感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3 3、微生物屏障微生物屏障 这是非特异性免疫中最有效的这是非特异性免疫中最有效的防御部分。防御部分。 4 4、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当致病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当致病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中
4、性粒细胞首先从毛细血内组织后,中性粒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迅速逸出,聚集到致病菌所在部管中迅速逸出,聚集到致病菌所在部位。位。 通常,致病菌被吞噬消灭。少数通常,致病菌被吞噬消灭。少数未被吞噬的病未被吞噬的病原菌可由淋巴原菌可由淋巴结内的吞噬细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和杀灭。胞吞噬和杀灭。但是:人为什么但是:人为什么还会感染细菌、还会感染细菌、病毒,还会生病病毒,还会生病? 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结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结构 1、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2、细菌侵入的门户、细菌侵入的门户3、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病原菌致病性病原菌致病性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透明
5、质酸透明质酸 志贺菌能产生志贺菌能产生侵袭素侵袭素,侵入上皮,侵入上皮细胞,并向邻近扩散,产生内毒素,细胞,并向邻近扩散,产生内毒素,破坏肠黏膜上皮,造成黏膜下层炎症,破坏肠黏膜上皮,造成黏膜下层炎症,并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坏死、并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出现黏液脓血便。脱落、形成溃疡,出现黏液脓血便。2、菌体表面结构、菌体表面结构1)菌毛菌毛等粘附结构等粘附结构细菌感染细菌感染首先黏附于首先黏附于宿主上皮组织宿主上皮组织E. coli with fimbriae菌毛菌毛 细菌黏附至宿细菌黏附至宿主细胞可由黏主细胞可由黏附素介导。附素介导。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普通
6、普通菌毛菌毛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毛发样突出物毛发样突出物 细菌黏附素与宿主上皮细胞受体的细菌黏附素与宿主上皮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决定了细菌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决定了细菌感染的组织特异性。感染的组织特异性。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后,在组织表面繁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后,在组织表面繁殖、产生毒素一起疾病。殖、产生毒素一起疾病。 霍乱弧菌借助鞭毛的运动,穿透小肠黏液层,霍乱弧菌借助鞭毛的运动,穿透小肠黏液层,依靠菌毛等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在此生长繁殖,依靠菌毛等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在此生长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水和电解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
7、水和电解质丢失,导致严重的上吐下泻(霍乱)。质丢失,导致严重的上吐下泻(霍乱)。 百日咳鲍特菌依靠菌毛和丝状血百日咳鲍特菌依靠菌毛和丝状血凝素等黏附定居于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凝素等黏附定居于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并快速繁殖,产生百日咳细胞表面,并快速繁殖,产生百日咳外毒素等,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外毒素等,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咳嗽,导致外周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咳嗽,导致外周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炎。 幽门螺杆菌借助鞭毛运动,穿越幽门螺杆菌借助鞭毛运动,穿越胃黏液层,并通过黏附素黏附于胃黏胃黏液层,并通过黏附素黏附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产生氨、黏多糖酶、膜上皮细胞表面,产生氨、黏多糖酶、空泡毒素
8、等,造成上皮细胞的损伤,空泡毒素等,造成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导致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肺炎支原体借助一种特殊的肺炎支原体借助一种特殊的顶端结构,黏附于呼吸道黏膜上顶端结构,黏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靠吸取宿主细胞的皮细胞表面,靠吸取宿主细胞的养料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有毒代养料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肿谢产物,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等,导致原发性胀、坏死、脱落等,导致原发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2 2)荚膜)荚膜 有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有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等)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被布鲁菌等)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