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谈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doc

上传者:学习好资料 2022-06-21 19:41:10上传 DOC文件 16 KB
浅谈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
张新民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知名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五千年的农业发展史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丰富文化,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该文化具有地域性、人文性、民俗性等特点,其是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农村地区学校将农耕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其有助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85-01
教育是社会创新发展进步的有效手段,而农耕文化则是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有助于丰富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调动学生的學****积极性同时农耕文化教育也是新时期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民族复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农耕文化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引入的作用及策略。
一、农耕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劳动最光荣,一个不劳动的人是难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其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裕的时代,传统的劳动生活与学生实际上相隔甚远,即便是在农村地区亦是如此。因为,今天大多数家庭中只有1-2个孩子,他们在家里面可以说是“小公主”与“小皇帝”,父母和长辈不忍心让其锻炼和劳动,同时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读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以后劳动的机会还有很多,因此不让孩子参加劳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得农耕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如学生在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学生很难感受到诗歌中描述的劳动人民的辛苦,难以产生共情。但是,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能够将农耕文化融入到其中,则能够更好的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适当的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如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从小听过的民谣或者是俗语来拉近其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如笔者将尝试借助陕北民歌“二月里来龙抬头,我担上粪土到瓜地里走,担了一回又一回,熬的我老汉气呼气呼……”这首民歌唱起来朗朗上口,诙谐幽默,歌曲的旋律是愉快的,但同时也展示了老汉苦中作乐的精神。通过这首歌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农民耕作的辛苦,将传统农耕文化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将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到课堂上,使学生感受到农民耕作的劳苦,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吃食物并非是从天而降的,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学会感恩,在学****书本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用农耕文化,同时还要善用农耕文化,要学会利用农耕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优秀农耕文化中所包含的智慧和道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1.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元素。
在农村地区农耕文化元素可谓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课堂教学中许多农耕文化元素却并没有真正的被应用到课堂之上,农耕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脱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教师的教

浅谈农村地区地方农耕文化课程资源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22114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