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包括哪些?,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制度体系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准则,它对绩效管理的原则、范围、流程及主客体等作出直接规范,是绩效管理的“行动指南”。 地方高效建设一个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可以推动财政绩效管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避免单位在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时出现“知识盲区”,或者蓄意利用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漏洞,进行低效、无效、高成本的预算绩效管理。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同时要研究制定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评价报告公开等全流程的制度框架体制中均匀嵌入“绩效”二字。同时在工作中对于实施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可以制度化,作为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抓手。 具体包括:一方面,《地方绩效目标审核管理办法》《地方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地方部门预算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地方部门预算事中绩效动态监控管理办法》《地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激励约束办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办法》等。另一方面,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预算绩效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预算绩效目标和标准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统一的标准“度量衡”。研究制定《地方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这些制度的提出基于: 地方实施绩效管理,多套用上级部门有时借鉴外地的经验,比如事前绩效评估,虽然各地已经不同程度的开展,但缺乏当地的办法。由于不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于制度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必然是第三方机构实施绩效评价只能是套用其他地方的案例和模板。 你认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还应包括哪些?


这篇关于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包括哪些?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