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
上传者:司棋夸克
2022-06-18 05:55:18上传
DOC文件
15 KB
浅淡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王淑珍 【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引情入境、寓情于教、寓乐于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熏陶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4-01
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的,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老师所具有的美感凝聚成一个美的载体,给学生以美的乐趣和享受呢?对此本人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深入教材、铸造心灵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把知识的感受传授给学生,老师就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因此,老师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研究教材,利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之一。清桐城派刘大魁在《论文偶记》提出:“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这是说文学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的。所以老师应通过自己的感情来感悟作家的思想,并把这些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二 引情入境,激起情趣
老师在挖掘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情感因素,接着就应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激起学****语文的兴趣。长期以来,语文课之所以不被人重视,学生学****语文之所以没有热情,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像一潭死水,语文老师缺乏饱满的热情,没有创新,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因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使学生的学****活动具备一定的“能源”。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所谓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这些经验和体会与作品中某种生活相仿或相似时,教师再巧妙点拨,引情入境,就会产生情感交流,形成非说不可的学****兴趣。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当你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时,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齐声回答:“后悔拥有时没有好好珍惜它!”“是啊,人都是这样,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假如正值青春年华的你不幸失去了光明或即将失去生命,你会不会遐想光明世界的神奇美丽,产生对世界的无限依恋呢?你会不会产生对光明和生命的无限渴求呢?海伦?凯勒利用仅有的三天完成了自己的光明之旅,那你们会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天呢?”听了这番话后,学生的情绪高涨,纷纷畅谈自己的想法。这样,由于引情入境激起情趣,情感对流、融合,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求,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如何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集知识、情感、兴趣、事例为一体的成功的一堂课。因此,引情入境,激起情趣,悟出文章的底蕴,在审美感受中接受教育,在审美娱乐中掌握知识,在情感教育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三 以情***
王淑珍 【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引情入境、寓情于教、寓乐于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熏陶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4-01
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的,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老师所具有的美感凝聚成一个美的载体,给学生以美的乐趣和享受呢?对此本人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深入教材、铸造心灵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把知识的感受传授给学生,老师就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因此,老师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研究教材,利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之一。清桐城派刘大魁在《论文偶记》提出:“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这是说文学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的。所以老师应通过自己的感情来感悟作家的思想,并把这些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二 引情入境,激起情趣
老师在挖掘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情感因素,接着就应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激起学****语文的兴趣。长期以来,语文课之所以不被人重视,学生学****语文之所以没有热情,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像一潭死水,语文老师缺乏饱满的热情,没有创新,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因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使学生的学****活动具备一定的“能源”。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所谓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这些经验和体会与作品中某种生活相仿或相似时,教师再巧妙点拨,引情入境,就会产生情感交流,形成非说不可的学****兴趣。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当你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时,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齐声回答:“后悔拥有时没有好好珍惜它!”“是啊,人都是这样,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假如正值青春年华的你不幸失去了光明或即将失去生命,你会不会遐想光明世界的神奇美丽,产生对世界的无限依恋呢?你会不会产生对光明和生命的无限渴求呢?海伦?凯勒利用仅有的三天完成了自己的光明之旅,那你们会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天呢?”听了这番话后,学生的情绪高涨,纷纷畅谈自己的想法。这样,由于引情入境激起情趣,情感对流、融合,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求,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如何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集知识、情感、兴趣、事例为一体的成功的一堂课。因此,引情入境,激起情趣,悟出文章的底蕴,在审美感受中接受教育,在审美娱乐中掌握知识,在情感教育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三 以情***
浅淡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