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港珠澳大桥投标汇报



《最终港珠澳大桥投标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终港珠澳大桥投标汇报(4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港珠澳大桥的概况: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工程,作为其顶托者、支持者和建设者,惟有置身于国家和世界交通发展的历史坐标系中思考问题、审视问题,才能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并让它放射出闪耀的光辉。港珠澳大桥作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世界级跨海通道,它将逐步改变珠三角两岸三地的社会经济格局,将构建一个庞大的重要的1小时交通、生活、经济圈及城市群,对打造中国重要的一极经济带和城市群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1 1.1 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理解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项目建设意义:港珠澳大桥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
2、世界级跨海通道,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解决香港与内地及澳门三地之间的陆路客货运输要求。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1 1.1 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理解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理解港珠澳大桥位及主要控制点:工程采用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香港大屿山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
3、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总长约35.6公里。DB02标段:桩号K29+237至K35+890,包括浅水区非通航孔桥、九州航道桥、珠澳口岸人工岛连接桥,以及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管理区互通立交设计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海中桥梁设计速度为100km/h;(3)行车道数:双向六车道;(4)设计寿命:120年;(5)建筑限界:路面总宽度:33.10m;(6)最大纵坡:3%;(7)路面横坡:桥面横坡:2.5%;(8)设计荷载: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级。活载等级提高25%,同时满足香港Structuredesignm
4、anua l forhighwaysandrai 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9)设计最高通航水位:3.52m(1985国家高程基准);(10)设计最高水位:3.82m(1985国家高程基准);(11)设计通航净空:九州航道桥通航净空尺寸 40m高x210m宽;(12)地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13)设计洪水频率:1/300。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工程场地大致可分为三大地貌区,即西部丘陵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和南部伶仃洋水域。在西部丘陵区零星发育台地、冲海积平原、滨海平原和泻湖平原;在东部低山丘陵区发育台地。(2)气象:工程区域北靠亚洲大陆,南临热带海洋,属南亚热带海洋
5、性季风气候区。桥区天气特点温暖潮湿、桥位区处于热带气旋路径上,登陆和影响桥位的热带气旋十分频繁。桥址区域年盛行风向以东南偏东和东风为主。(3)水文:设计水位、设计流速、潮汐特征、海床特征、基础冲刷等采用前期相关专题研究成果(4)航道:九州航道为人工航道,是珠海港对外航运的通道,通航吨级为10000t。各小船航道通航吨级为500t。桥梁船舶撞击力为:九州航道桥:主墩29.1MN,过渡墩20.0MN 浅水区非通航孔:4.5MN(5)航空:九州航道桥限高为122m。(6)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层共分9个大层组、40个亚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全新统海相沉积物,晚更新统晚期陆相沉积物,晚更新统中期海相冲积物,晚
6、更新统早期河流相冲积物,残积土;属燕山第三期(52(3)细粗粒斑状花岗岩;震旦系(Z)混合片岩;震旦系(Z)混合花岗岩;断层角砾夹泥。施工图设计工作原则: 施工图设计遵循 “安全、适用、耐久、美观、环保、经济、先进、成熟”的原则,在设计中充分吸收采纳国际先进、成熟的跨海通道建设理念及技术。根据港珠澳大桥技术设计要求和交通运输部对初步设计成果的批复意见,提出设计优化或修改。施工图设计满足以下要求:(1)符合项目建设条件特点,工程质量、结构耐久性、标志性工程的要求。 符合材料先进性、结构先进性、工艺先进性、管理先进性、景观地标性设计目标,使本工程成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品质优良、景观构思独特、意境
7、优美的标志性工程;(2) 坚持工法与结构设计紧密结合,在设计中积极贯彻“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施工方案和工艺(3) 努力实现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界和谐共存(4) 对重大方案贯彻深入论证、全面比选、精心设计的原则(5) 科研与设计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6) 树立科学务实的建设理念及目标,吸纳当今国际最优秀的思想及技术,立足高起点,在一个世界级通道平台上组织设计、建设,(7)基于本项目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要求和项目营运要求,在结构和构造设计中,充分考虑结构的可检、可达、可修、可换、可控和可持续性;(8)满足结构各部分的使用、管理、养护功能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和耐久性。施工
8、图设计工作内容: 总体设计(1)配合DB01标完成在初步设计阶段尚未解决的设计问题,落实相关报批;以及桥轴线设计方案优化;设计界面协调;(2)桥梁设计手册、维护手册编写;(3)大型临建设施及场地设计;(4)航道、航运及航空安全防护装置设计;(5)桥梁景观设计优化;(6)设计配套专题研究。桥梁结构分析与施工图设计(1)通航孔桥梁与非通航孔桥梁的结构静力、动力、活载、地震、风载、船撞分析、水力水流分析、海浪冲击力及上浮力分析、钢结构疲劳应力分析;(2)通航孔桥梁与非通航孔桥梁的结构设计;(3)桥梁排水系统及暴雨污染防护系统设计;(4)桥面铺装系统设计;(5)护栏、中央分隔带及风障设计(6)桥梁耐久
9、性保护设计(7)桥梁预留预埋设施设计(8)桥梁检测及维护系统设计(9)桥梁防撞装置、防雷装置,航空及航运警示标、VTS系统等桥梁安全保护系统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内容: 施工招标配合、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1)施工监测系统设计;(2)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设计(基础、下部结构及上部结构);(3)施工安全及施工风险控制设计;(4)施工工期、进度及里程碑要求; (5)环境保护、污染控制、自然生态补偿设计;(6)白海豚、海洋生物保护及施工环境监控设计;(7)施工疏浚及临时通航航道疏浚设计;(8)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补充和审查;(9)阶段施工分段及组织;(10)施工监控及管理要求;(11)特殊结构单元及装置的安
10、装施工及规范要求;(12)施工工程量清单;(13)施工招标服务,以及后续施工、交工及竣工服务等;运营维护与检测(1)桥梁设计手册(后期运营维护补充要求);(2)桥面铺装维养技术、再铺装技术及施工要求;(3)钢箱梁无损检测技术、设备要求及常规检测技术要求;(4)斜拉索无损检测技术、设备要求、常规检测及拉索更换施工要求;(5)结构耐久性防腐涂层及腐蚀率检测技术;(6)支座、伸缩缝的维护与更换施工方法及预留;(7)涂装维护技术、再涂装技术及施工方法;(8)钢箱梁内部湿度控制系统检修与维护技术;(9)桥梁安全保护系统检修与维护技术;设计成果提交明细:1、桥区建筑材料的质量、储量、供应量及运输条件报告;
11、2、按设计寿命及耐久性要求进行的原材料、混合料设计及工艺试验要求;3、桥位附近大型预制场的适用性、大型临建设施位置、规模及运输条件调研报告;4、大型砂源及抛泥区位置,报批手续的完成情况;5、建设条件资料收集及专题研究报告;6、桥轴线设计方案,平、纵、横设计,与口岸工程的设计衔接,施工界面及工序划分;7、通航孔桥及非通航孔桥不同代表区段的水文资料及冲刷深度研究报告;8、后续关键技术研究推荐表;9、九洲航道桥上下部及基础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工法设计;10、浅水区非通航孔桥上下部及基础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工法设计;11、项目配套专题究;12、桥梁各部分结构养护原则,检测要求及范围、使用寿命及